


「香港新質生產力論壇之一─建設世界一流資本市場」昨日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透過視頻致辭時表示,會善用香港與內地互聯互通的資本市場、自由暢通的營商環境、聯通世界的交通商貿網絡,全力發展創新科技,為香港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動能。財庫局局長許正宇出席同場活動時表示,疫情後亞洲區內貿易量不斷提升,可使用本地貨幣或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因此證監會和金管局已成立專組制訂固定收益和貨幣樞紐路線圖,預計於今年下半年推出。 ●香港文匯報記者 莊程敏
上述論壇由中國國家行政學院(香港)工商專業同學會(CAGA)和香港經濟智庫(HKEC)主辦、中銀香港資產管理聯合主辦。就如何建設香港為世界一流資本市場,許正宇提出三大方向,包括拓展金融價值鏈如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及商品市場發展,開創新金融領域如金融科技、虛擬資產及綠色金融,及配合國家發展策略,協助內地企業通過香港「走出去」。
許正宇指出,特區政府會持續拓展金融的價值鏈。首先,將全面檢討並針對上市制度作出說明,例如IPO和後續監管、退市後的制度等方面進行優化。第二是關於中概股的挑戰,面對特朗普政府時常變化的政策,應對策略是保持穩定和可預見性,香港長期積極歡迎中概股來港上市。第三是關於金融科技和跨境貿易的提升。
亞洲貿易大增 利人民幣結算
他特別提到,疫情之後,亞洲內部的貿易量明顯增加。香港的最大貿易夥伴由原本的美國擴展到東盟國家,在這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貿易開始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財庫局下半年將推出一個固定收益與貨幣的路線圖,重點是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並推進綠色金融。此外,還致力於商品金融,正在積極建立黃金市場,包括倉儲、交易和結算體系。
李家超以視頻致辭時指,特區政府全力推動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創科產業發展,將優秀的研發成果轉化落地。特區政府革新了政府投資創科產業的思路,加強引導市場資金,投資策略性的新興和未來產業,推動「政、產、學、研、投」的高效合作。他形容,河套合作區是國家科技創新的重要平台之一,提供大量發展用地支持創新科技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的首三座大樓已經全部落成,下半年將有首批來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數據科學等支柱產業的企業進駐,正式進入營運階段。
石柱:為港經濟轉型找新路
主辦機構 CAGA 及 HKEC 主席石柱表示,兩機構主辦「香港新質生產力論壇」系列專業研討活動,目的是針對香港經濟、金融、產業和民生領域存在的問題,組織專家、學者和業界進行求真務實的研討,希望通過推動各行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為香港經濟轉型找出有創新、可操作的解決方案。
是次論壇的聯合主辦機構代表中銀香港資產管理執行總裁沈華亦表示,香港完善的法律體系及監管機制、公平的市場環境、便利的投融資市場、友好的稅收制度,吸引了大量海內外投資者,將資本匯聚於此,通過香港的資本市場,投資到境內及境外全球各地的實體資產、金融資產之中。
活動舉行的場面熱鬧,現場座無虛席,論壇期間還舉行了「香港經濟智庫」揭牌儀式,多位嘉賓共同為「香港經濟智庫」揭牌,包括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經濟部金融處處長徐瑩輝、兼香港立法會議員陳振英等參與。
嘉賓發言撮要
主辦機構 CAGA 及 HKEC 主席石柱:香港未來必將成為國際創新樞紐。當前既是香港回歸以來極具挑戰的變局時刻,更是香港躍升為國際創新樞紐的戰略機遇期,因為香港具備所有優勢。
中銀香港資產管理執行總裁沈華:香港完善的法律體系及監管機制、公平的市場環境、便利的投融資市場、友好的稅收制度,吸引了大量海內外投資者,將資本匯聚於此。
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李惟宏:金融創新是未來的重點,包括不僅限於科技層面的創新,更包括思維方式、營運模式和產品創新,目前已陸續成立了數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的策略小組,以及推動黃金市場發展的工作小組。
原港交所副行政總裁姚嘉仁:香港資本市場長遠發展離不開互聯互通的深化,這也體現了「一國兩制」的成功。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專員(創新及科技)葛明: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與創科中心應相輔相成,共同成就。
香港城市大學高級副校長(創新與企業)楊夢甦:香港政府過去推出多項政策和資金支持以推動科技創新,特別是教育、人才和科技的重要性,並視其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支撐。
軟銀中國資本管理合夥人宋安瀾:創業與金融市場在香港蓬勃發展,彰顯了香港在促進經濟多元化和吸引國際資本方面的潛力。
優必選首席財務官張鉅:企業運營的核心在於人力資源與資金的支持,其中人的因素尤為關鍵。
上達資本(亞洲)有限公司總裁翟普:香港政府在促進科技生態系統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並呼籲全社會共同努力,以改善科研環境。
製表:記者 莊程敏、殷考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