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考玲)港交所前副行政總裁姚嘉仁(見圖)昨在論壇上就香港資本市場改革的優先方向發表專題演講,他認為香港資本市場長遠發展離不開互聯互通的深化,這也體現了「一國兩制」的成功,互聯互通不僅造福香港,也推動了內地市場的開放與改善。港股通的單日交易量雖已突破千億元人民幣,相信未來仍有巨大發展空間。

姚嘉仁就優化香港資本市場改革提出幾點看法。第一,「全面深化優化市場機制建設,增強國際競爭力」,建議可強化做市商制度,考慮容許合資格的內地做市商有更大的離岸資本額度,同時要求其在離岸人民幣計價產品中提供更大的流動性支援,提升離岸人民幣資產交易活躍度和吸引力。

第二,香港要「深化大灣區金融協同,釋放區域發展動能」,建議可構建跨境金融服務,全面加強與大灣區內地城市一起共同策劃,為區域內的金融機構、高科技企業和其他有獨特優勢的企業提供全面而一體化的境內外的金融解決方案。

第三,除了大灣區外,香港更需要「拓展全球合作版圖,提升國際影響力」,例如可深化與中東的合作,一方面引導中東優質項目赴港融資,另一方面同時放寬有關的跨境投資額度, 提供靈活的投融資生態圈。

第四,產品方面,香港需要「完善人民幣產品生態,鞏固離岸樞紐地位」,必須豐富人民幣計價投資產品,例如利用港幣人民幣雙櫃台設計,透過互聯互通機制,讓內地資金與海外資金更容易在香港交易。

最後是「強化風險管理功能,鞏固金融中心地位」,建議可建設集中清算樞紐,讓香港成為風險管理中心,例如建立更高效的衍生產品及其他交易品種的清算體制,優化跨境衍生品交易清算流程,與國際主流清算系統建立對接,降低跨境交易信用風險和系統性風險。

東方匯理資產管理香港亞洲區副主席鍾小鋒在論壇上亦建言,過去40年,香港作為外資進入中國內地的門戶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隨着中國內地資本對外投資需求的增長,香港的角色將發生根本變化。目前中國內地對外投資佔GDP比例遠低於發達國家,存在巨大增長空間,香港需要重新定位,由主力引進外資轉向助力中國內地資本出海,把握巨大機遇。

鍾小鋒認為,目前香港面臨三大挑戰,首先是營商及生活成本高,其次是產業單一,過度依賴金融業,還有受到地緣政治風險影響。故此,香港必須多元化發展,拓展「一帶一路」金融業務(如寧德時代投資匈牙利案例),服務新興市場,同時配合國家戰略,成為人民幣離岸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