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國際形勢持續變化,包括中美角力等因素,正影響全球人才流動的趨勢。香港大學校長張翔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介入頂尖大學的校政及削減資助,有關舉動為香港帶來好的時機、好的窗口吸納海內外人才,但香港同時面對其他地方的競爭,更需要堅持開放、多元化及國際化的優勢,做好住宿配套,以及人工智能(AI)教育等重要投資,才能在人才培養上保持領先。
張翔在接受傳媒訪問時指出,港大正致力招攬人才,去年吸引120位來自13個國家及地區的頂尖學者。他表示,留意到有原打算前往美國的學者,因近期變化而改變主意,亦有內地尖子學生雖然收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或英國劍橋大學取錄,但最終選擇到港大升學,可見香港於「搶人才」的機遇。
不過他亦提到,包括內地,以及新加坡和法國等地區都積極延攬學者,例如納米科學家、哈佛大學前化學系講座教授利伯,對方一度有意來港,但最終獲清華大學聘任,說明香港面對的競爭及挑戰。
張翔指出,AI已改變大學的教學和研究模式,為作出回應,港大在9月新學年起會要求新生必修「人工智能素養微證書」,港大並願意擔當領導角色,引導中小學發展AI,讓不同學生都能受惠。
因應去年發生多宗「假學歷」個案,張翔批評,協助學生造假的中介機構是「罪魁禍首」,本港八所資助大會已建立機制,互相通報涉及製作假學歷的中介名稱,加強防範。
另外港大也會更嚴格要求申請人提交證明及作審視,一旦查出造假,除了會面臨開除學籍後果,亦要承擔法律刑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