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我們說話應該簡單直接,但是在不同場合,對話也可能會變得曲折,這就是委婉語(Euphemism)。委婉語是為免聽者難堪或尷尬,用上溫和或間接的詞語或表達方法,來代替過於強烈或太直率的用字和片語。
在職場,做主管可能會說到三個詞是:You are fired。來通知員工被解僱的主管就算再不想陷入尷尬,被「炒」的人也改變不了命運,但至少說話時可令聽者舒適一點,比如說I have to let you go,轉換為中文大約是我不得不讓你走,有一些非自願的意味。又比如,一個失業的人見到朋友,友人問近日工作如何,I'm between jobs,又或是in career transition,意思是正在轉工。實際情況可能難以啟齒,轉換工作總比直言失業體面,至少聽起來更積極一些。
再急也要有禮貌
人有三急,要去大便是I need to poop;而要去小便是I gotta pee,但只有小朋友才會這樣直接,英語為母語的父母也可能教小朋友說Potty。我們要說去洗手間,英文是Restroom或Washroom均可, Lavatory也是洗手間,別和Laboratory(實驗室)弄混淆 。Facilities通常指一般的設施,不過在俚語也是廁所。美國公眾地方的Bathroom是洗手間,但在英國指的是沒有浴缸(bathtub)的Bathroom,洗手間則是toilet;但美國的toilet卻是toilet bowl(座廁)的縮寫。香港人也常叫的W.C.是water closet,安全的老叫法有ladies' room及men's room。
當一位淑女問:Where's the powder room,又或I need to powder my nose,她不一定是要補妝,也可能是有別的「急事」。英國人日常中常說loo,澳洲人也會說loo或dunny。The John和The bog分別是新一代洗手間叫法,前是美語,後是英國話。有禮貌的說上廁所也包括:The nature calls,我要回應大自然的呼喚。乘長程的巴士,司機會在一中途給個comfort break,讓忍了很久的乘客有一個解決問題的機會。如果出發前便有所需要,美國人想知要等你多久,會問Number One, or Number Two,一是小解,二是大解。其實還有很多,但這些應足夠溝通了。
離去也可溫情浪漫
親友離世了,一旦提及死,即英語的Die或Death,我們難免會觸動到痛苦的情緒,代替的用語有"He has gone","Passed away","No longer with us","He now lives six feet under"等。信教友會說He is with the God or the Lord.(他與主同在),帶印第安色彩的說法是Happy hunting grounds,如果走的是寵物,可用The dog has crossed the rainbow bridge,令人感到溫情。而冷酷的西部叫法有kick the bucket,估計與執行死刑有關,在死刑最後一步,要踢走受刑者所站的木桶。一個浪漫的叫法是check out,意思是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我們只是旅客,時間到了,我們便要退房。
殘奧是什麼?不是Handicaps' Olympic Games,也不Disables' Olympic,而是 Paralympic Games。不要叫坐輪椅的人為跛(lame),他們是wheelchaired person。看不見的人不是瞎子(blind),應是視障(visually impaired)。
有人建議不要用Fat來形容肥人,有一種說法叫Big boned;不要叫人矮仔,他們是Vertically Challenged, 受垂直挑戰的人?有些委婉語實在太獨特,又或太「地道」,叫人不知如何理解。無怪乎語言也是一門藝術。
●康源 專業英語導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