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物流吳桉認為,在貨櫃碼頭設立LME倉庫具地理優勢,尤其現時本港貨櫃吞吐量正在減少,物流業可藉機轉型。記者曾興偉 攝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4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在香港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的大計,以期帶動物流業及金融業發展。然而,發展大宗商品交易需要不少政策的配套,涉及物流土地規劃、道路承重設計,甚至危險品處理等等。GKE Metal Logistics投資發展部總經理梁金源認為,特區政府未來在規劃「特色物流行業」或「特色供應鏈產業」倉庫時,需增加樓層的承重力;在規劃土地時,可以更清晰制訂棕地的條款,並預留土地予業界生存及試錯,例如適度放寬土地使用年期等。

棕地設倉庫要多方面配合

他指出,現時本港LME核准倉營運商是與本地有倉儲的營運商配對營運,而金屬行業對倉庫的地點及樓層承重能力的要求很高,「每次來貨至少500噸,涉約20個貨櫃」,在傳統工業區容易導致塞車,所以倉儲地點靠近主要幹線和港口最為理想。同時,倉庫樓層的承重力至少4噸甚至10噸,而香港絕大部分倉儲能具備2噸承重力已算較大。

梁金源表示,公司在選擇倉庫時要在承重和呎租之間取捨,由於靠近碼頭的高承重倉庫租金較貴,租金較便宜的新界西北棕地是另一個選擇。不過,棕地倉庫牽涉複雜的土地政策,以及路面情況未如理想,例如道路較窄及較顛簸,不利重型貨車行駛。而LME也希望營運商的倉庫位處工業用地,以防土地規劃突然有變,迫使倉庫要在短期內搬遷,影響LME的業務計劃。另外,金屬倉庫會存放大量高價值的大宗商品,也需配備高強度保安。

對此,投推署(運輸、物流及工業)總裁王國藩表示,投推署亦正就土地規劃方面向發展局及特首政策組反映業界意見,當局亦明白首批倉庫申請只有數個月時間,難以在短期內推出適當用地,但長遠會視乎實際需要,考慮改建現有設施或推出新用地供業界使用,例如興建綜合性物流倉庫,同時供金屬儲存及其他行業使用;或者使用貨櫃碼頭內倉庫作為LME倉庫,同時會考慮提升道路配套,以及評估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等。他指出,土地屬珍貴資源,政府一方面支持新產業發展,另一方面要確保土地用得其所。

華潤物流總經理吳桉也認為,在貨櫃碼頭設立LME倉庫具地理優勢,尤其現時本港貨櫃吞吐量正在減少,物流業可藉機轉型。

物流業可善用貨櫃碼頭轉型

另外,LME核准的4個本港金屬倉,只獲准儲存鋁合金、原鋁、銅、鎳、鉛、錫和鋅,而在電池、高溫合金、催化劑和醫療等方面都有用途的鈷並不在列。王國藩指,由於鈷具易燃性及致癌性,處理方法與其他金屬截然不同,若每個倉都儲存鈷,將導致成本效益相對降低,因此現時LME未批准在港的倉庫儲存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