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中國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號探測器18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按計劃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加注等工作後,順利轉入發射區,後續將按計劃開展各項功能檢查、聯合測試等工作,計劃5月底擇機實施發射。
實施小行星取樣返回 探測主帶彗星
天問二號任務將通過一次發射,實施小行星2016HO3伴飛、取樣、返回和主帶彗星311P伴飛探測等多項任務。專家表示,天問二號通過一次任務實現對近地小行星的近距離探測、採樣返回和主帶彗星探測,並開展遙感探測、就位探測以及樣品實驗室分析相結合的多種探測活動,使我國小天體探測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李春來等科學家就天問二號任務發表的論文指出,在人類30多年小天體探測的歷程中,美、歐、日先後完成了各自獨特的標誌性任務,並取得了非常顯著的科學探測成果。中國天問二號小行星探測任務高起點起步,計劃3年內完成近地小行星探測和取樣返回,10年內到達主帶開展環繞探測。任務從解決小行星探測主要的科學問題出發,圍繞近地小行星和主帶彗星探測科學目標,設計了「認知小天體、解密小天體,追溯小天體的前世和今生,探索生命和地球水的起源,揭示太陽對小天體的影響,以及探究小天體對地球的危害」等5大類科學目標,以期取得創新性研究成果。
目前,天問二號已進入發射前最後的準備階段。此前,執行天問二號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乙遙一一運載火箭,於5月14日順利由技術區轉入發射區,並完成吊裝、對接等工作。依照計劃,天問二號將在兩周以內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啟程,開啟為期約10年的行星探測任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