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局行政總監鄭恩賜昨日接受訪問時表示,強積金「全自由行」計劃明年推行,基金的行政費有望進一步下降。強積金制度運作多年,然而隨着人口老齡化加劇、經濟環境波動等影響,現行制度在供款限額、追討機制、產品多元化等層面均暴露出不足,應該與時並進深化改革,進一步完善機制、精益求精,切實提升全港僱員的退休保障。

強積金「全自由行」計劃預計將於明年推行,這將賦予僱員對僱主供款部分的投資選擇權,是對僱員權益的一次重大強化,也將促使強積金市場更加透明化和提升競爭。過去因對沖安排限制,僱員僅能轉移個人供款部分,而僱主供款被長期服務金和遣散費對沖「鎖死」。今年5月取消對沖後,新入職僱員的僱主供款將完全脫鈎,為「全自由行」掃清法律障礙,讓僱員能夠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和退休規劃,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這將倒逼強積金受託人降低管理費和提升服務質素。

同時,隨着積金易平台的全面運行,強積金的行政費用有望進一步降低。目前,強積金的行政費一般為1.35%,而隨着積金易平台的投入使用,這一費用有望降至更低。這意味着更多的資金可以投入到實際的投資中,從而提高退休金的累積速度。

隨着香港經濟的發展和僱員收入水平的提高,強積金的供款限額已經顯得落後。現行強積金供款入息下限為7,100元、入息上限則為30,000元,該標準自2013年起未作調整,已經無法足夠保障僱員退休後的生活。鄭恩賜指出,隨着人口壽命的延長,積金局正研究未來向上調整供款限額,並希望在2026年前向特區政府提交建議。對於僱員來說,更高的供款上限意味着他們可以通過強積金計劃進行更多的財務規劃,從而提高退休金的累積效率。

近年來,強積金供款被拖欠的個案有所增加,對僱員的權益造成嚴重損害。積金局的數據顯示,過去3年因僱主拖欠供款而發出的繳款通知書持續上升,由2022年的約34萬張,增至2024年的39萬張,平均年增約7%至8%。為了應對這一問題,積金局正與政府商討將拖欠要付的附加費分為兩級制。目前無論是遲交一天還是遲交100天,僱主都需要繳交拖欠款項的5%作為附加費。未來可能在超過某個時限後,附加費將升至10%。這一改革將有效增加違規成本,促使僱主更加重視強積金供款的及時繳納。同時,積金局也設立了「慣犯」名單,針對經常拖欠供款的僱主進行重點追討,這將進一步提高追款效率。

此外,乘着強積金「全自由行」全面推行的契機,積金局應該促使強積金受託人考慮增設更多收費低廉的被動型基金產品和與通脹掛鈎的基金產品,例如政府基建債券等,以滿足不同僱員的需求。這些措施將幫助僱員更好地應對通脹壓力,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強積金制度自2000年推行以來,已成為數以百萬計僱員退休保障的核心支柱,其改革和完善對於提升僱員的生活質量和保障社會的公平性有重要意義。雖然強積金制度長期被批評存在一些不足,但通過推行強積金「全自由行」、提高供款限額、實施分級罰款制度以及豐富投資產品等措施,將可以進一步完善強積金制度,使其更加公平、高效和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