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逸 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主任

中美經貿高層早前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會談,就關稅問題達成重大共識。美國同意大幅撤銷此前對華數輪升級的關稅措施,中方則相應調整對美反制措施。毫無疑問,美方企圖在短期內用關稅大棒脅迫中方作出大幅度讓步的圖謀無法得逞,中方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標誌着曠日持久的關稅戰出現緩和轉機。

中國硬剛令美國承受反噬

簡單來說,中方階段性勝利的深層因素大致包含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完整產業鏈與強大工業體系提供有效的戰略韌性。中國擁有當今世界最完整的產業結構和發達的工業體系,這為其在關稅博弈中提供了堅實的戰略韌性和反制資本。中國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涵蓋41個工業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在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220多種產量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近30%,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

完整的產業鏈和巨大的製造能力,意味着中國的產業部門對外部衝擊的耐受力更強:無論美方關稅如何加碼,中國都能依託自身完備的供應鏈體系保持生產連續性,並通過內地市場消化部分衝擊。在高關稅壓力下,中方產業體系展現出「壓艙石」作用,通過挖掘內需和拓展第三方市場,對沖美方施加的壓力。這種結構性的優勢,讓中國在持久戰中底氣更足、韌性更強,能夠更從容地應對關稅衝擊並實施對等反制,使美國試圖以關稅手段削弱中國經濟的企圖難以奏效,美國卻因高度依賴對華供應鏈,而濫施高關稅令進口成本激增,承受反噬。

第二,以中國智慧作前瞻規劃,有理有節進行戰略應對。美方下調關稅,離不開中國智慧的應對,包括戰略規劃的前瞻性、主動布局,以及政策工具箱的充分準備。在中美貿易摩擦出現新的苗頭之前,中方已經進行了系統推演,預判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景並制訂應對預案。事實上,從2018年美方悍然揮舞關稅大棒之後,中國從沒有放鬆過警惕:一方面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降低對美單一市場的依賴;另一方面有針對性地儲備反制工具,從關稅清單到非關稅措施均逐一準備。例如,在關稅反制上,中方精心選擇反制清單,瞄準美國痛點商品(如大豆和波音飛機等),但又盡量保持精準控制,避免帶來系統性失控。中國同時高度重視管控,運用財政、金融手段減輕內地企業負擔,如出口退稅、定向降準等,以緩衝貿易戰衝擊。正是這種充分準備,使中方在博弈中始終掌握主動。

理性堅定博弈贏得實效

更為重要的是,中方的反制措施做到了「有理、有力、有節」。有理,體現為每一步反制都基於國際規則和道義依據,理由正當充分;有力,體現為反制措施精準有力,切中美方要害;有節,體現為克制適度,在反制力度足夠的同時避免被帶入美方的非理性節奏。例如當美方陸續提高對華關稅時,中方雖採取相應反制,但並未無限度報復。中方明確宣布將不會配合美方搞的沒有實質性意義的數字遊戲。中方前瞻性的戰略謀劃與靈活主動的政策運籌,以理性且堅定的智慧博弈贏得了實效。

第三,戰略一致性與守護多邊規則體現大國擔當。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方在關稅博弈過程中展現出戰略定力和政策一致性,不僅始終堅定維護自身利益,也積極回應全球關切,彰顯了維護多邊貿易體系的擔當。

一方面,中國決策層從中央到各部門高度協調,保持了對美經貿政策的連續和一致,不因一時壓力而動搖既定方針。這種戰略定力使外界清晰認知到中方「該鬥爭時堅決鬥爭,該對話時務實對話」的一貫立場。

另一方面,中方在國際舞台上始終高舉多邊主義旗幟,贏得了廣泛的理解和支持。針對美方將關稅武器化、揮舞單邊主義大棒的做法,中方多次在世貿組織(WTO)等場合予以譴責,強調美方行為嚴重違反WTO規則,衝擊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在此次日內瓦會談中,中方代表重申了穩定雙邊經貿關係對世界經濟的重要性,主動響應各方希望中美停止貿易戰的呼聲,得到包括WTO官員在內的國際輿論積極評價。通過堅守多邊規則和強調合作共贏,中方作為貿易摩擦中的理性維護者和規則捍衛者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在全球經濟陰霾下,中國展現的大國擔當使其道義形象和國際支持度上升,客觀上削弱了美方的壓力來源,增強了中方在談判中的地位。

合作對話才是唯一正確出路

此次關稅博弈的階段性成果再次證明了一個常識:貿易戰沒有贏家,對抗升級只會兩敗俱傷,合作對話才是唯一正確出路。中方階段性勝利較大程度上恢復了中美貿易往來的正常秩序,不僅惠及兩國企業和消費者,也為動盪的世界經濟注入了確定性與穩定性。

展望未來,中方將繼續秉持「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的基本原則。在談判的大門重新開啟後,如果美方真正尊重和平共處和互利共贏的精神,放下關稅大棒,中美不僅可實現雙贏,世界經濟也將多贏,共享穩定繁榮的紅利。反之,如果美方執迷於單邊主義和零和思維,企圖再次挑起新的關稅戰,中方也完全有信心、有能力進行有序反制,堅定捍衛國家利益和國際公平正義。

可以肯定的是,中方在此次日內瓦關稅談判中的階段性勝利絕非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只要堅持原則、靈活應對,中國完全能夠在未來的中美經貿較量中繼續掌握主動,為自身和全球贏得更加有利的戰略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