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分別見過好幾位父母都因為子女默書不合格而大發雷霆,甚至打打罵罵、殺氣騰騰,有些人則因子女臨近默書日便緊張兮兮,成了瘋癲者。回想自己小學時默書總是吃光蛋,父母都無暇替我傷心,長大後我竟然從事文字工作,對那些光蛋報以徹底的嘲諷!
其實那些父母心裏都明白,子女有讀寫困難,但要在香港這保守教育制度下生存,只能按遊戲規則。其實香港人的讀寫障礙率高達13%,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三個百分點。根據香港學習支援服務中心的統計數據,香港大約有 1.3萬名學生患有讀寫障礙。可見,這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遍及每間學校,而且為數眾多。
問題是為何香港尤其多讀寫障礙者,是我們的學習方式分外艱澀?當局有研究這問題嗎?小學的我要默書,世界變天後的今天小學生仍要默書?默書仍計在成績內?既然香港患有讀寫障礙的學童逾萬人,默書計分對他們公平嗎?不是間接將這龐大數目的學生摒棄,讓他們失去自信?可以給他們以其他評分方式替代嗎?
老實說默書已是一門遠古不合時的學習方式,現代人在日常生活裏早以口代寫,手機程式、人工智能直接就把你所講出的說話即時轉成文字,甚至可以修飾成文學,瞬間又替你翻譯成十國、八國文字。人工智能懂得識字就可以了。何必強要孩子,尤其是有學習困難的孩子花長時間硬生生地逐一生字默寫出來?讓他們騰出時間去創作發明,使人生更美好吧!這現象已經是我們這輩人的世界,何況下一代的孩子?他們的生活方式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不要再糾纏於浪費時間的學習方式而令大家痛苦。
電腦軟件早已替我們改錯字和文法,大學也接受人工智能協助寫論文,可見大學教育重視的是個別的天賦能力,不是識幾多個字或是否寫錯字。再證明小學默書理應被淘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