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凍顏保健養生招客 氧氣壓縮遇靜電恐變「都市炸彈」
香港近期湧現大批「高壓氧艙」療程,聲稱透過吸入高濃度氧氣達至所謂的凍顏、保健、養生等功能,但氧氣倘被壓縮、集中,有可能觸發爆炸及火災,故相關壓縮空氣載人容器必須領牌。香港文匯報記者連日來到多間高壓氧艙中心放蛇,發現全部無牌,全程亦無醫生或經專業培訓的操作員在場,最令人咋舌的是高壓氧遇靜電會爆炸,中心卻容許客人穿着人造纖維衣物入艙,甚至可在艙內使用電子產品,恐成「鬧市炸彈」殃及大廈內其他住戶。在香港文匯報反映亂象後,特區政府迅速果斷巡查,並查封違規的高壓氣艙中心。
●香港文匯報
記者 文禮願
高壓氧艙被吹噓為高技術含量的養生、美顏療法,其中一間治療中心位於中環一幢人口密集的商廈內。香港文匯報記者甫踏進大門,職員即主動上前推銷各項「回春抗老療程」,不斷誇大高壓氧療效:「可加快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改善失眠……有客人做完覺得精神返晒,之後一兩星期再來,個個都話好。」試做價1,200元,正價則介乎1,800元至2,000元。
顧客入艙未有穿防靜電衣物
記者遂查詢入艙前的準備,職員顯得雲淡風輕說:「好簡單,坐入去前唔使換衫,戴住呢個儀器聞氧氣,好舒服,唔會危險。」事前,顧客無須接受健康評估、無須轉介信、無須簽署健康聲明。該職員強調:「我哋最多去1.4 bar(大氣壓)已經夠晒用,只要你無爆肺病史就無須醫生在場,無咁複雜。」
根據《壓力容器規例》,只要涉及壓縮氣體的設備,其容器即屬高壓容器,必須經由具資格的檢測工程師審核,並申領勞工處發出的相關牌照。但該職員淡淡然說:「我哋係養生用途,唔使攞牌。有商業登記已經夠,𠵱家好多人屋企都放部機,邊個會攞牌?」
最令人咋舌的是,顧客入艙期間不但不用穿着阻燃或防靜電衣物,手提電話、手錶、化妝品,甚至耳環都無須除下。而且療程時間一小時,加壓後艙門將自動鎖上,客人在艙內可透過通訊軟件通知職員協助減壓。
在整個過程中,高壓氧艙僅由無醫護專業背景的職員操作,職員稱:「我哋有受訓練,日日都做緊,無事㗎啦。」記者問道,如氧氣濃度提升並伴隨電子設備釋出火花,就可能觸發火災或爆炸事故,職員拍心口稱:「唔會啦,部機來自歐洲,全港得我哋一部,安全得好緊要。」
記者其後再到尖沙咀一間主打美髮的養生小店放蛇,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赫然發現一部圓形設計、有如有蓋電單車般大小的密封高壓氧艙,12次療程索價13,800元。艙內只有鋪上竹蓆椅子,背部放有一部白色製氧機。該店店主劉先生聲稱,這部艙屬「BB級」,是「溫和版氧艙」,「我哋呢部機只是加壓到1.1 bar(大氣壓),好輕鬆㗎,不用見醫生,持續做一段時間,全身細胞可以回春25年,仲有助生頭髮。」
無醫護監督 艙內任玩手機
他聲稱,大氣壓高達2 bar才令人感到耳痛,「客人只要做基本健康指數檢測,一定冇事,醫生轉介信全部不用。」此時,有一名中年女士剛完成頭髮療程,只見她脫去冷衫、未換上任何專用衣服,直接入艙。她問店主:「真的做完可以變回25歲嗎?」店主笑得合不攏嘴道:「只要肯密密做,身體細胞會回春㗎!」
這座密封的高壓氧氣艙內部未見有任何消防灑水系統,也無法判斷氧氣濃度與致燃風險,艙門關上後亦無醫護人員監督,更遑論現場是否有人具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令人咋舌的是,店主更信心滿滿地表示:「入面可以照玩手機㗎,帶電話入去都無問題。」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表示,高壓氧艙近年以醫美、養生等名義進駐美容及健康中心,但不少營辦者未有依《鍋爐及壓力容器條例》向勞工處登記設備,更遑論有醫護人員參與操作。一旦發生意外,無論是氧氣洩漏引致爆炸,或因缺乏專業監察而釀成健康事故,後果可大可小。她建議特區政府改革現行制度,包括重新檢視高壓氧設備的監管門檻、引入強制登記及認證機制,並提升執法準則及透明度,同時應設立公開查詢平台,列明所有已註冊壓力裝置,讓市民知所選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