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化香港新一代青年學生家國情懷,全方位感知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並培養他們的國際視野,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與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聯合主辦了第十七屆「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並於昨日舉行決賽暨頒獎典禮。今屆賽事以「感知外交 融通世界」為主題,吸引289所中小學、近8萬名學生參加,人數和規模均是歷屆之最。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呼籲同學積極關注國家在國際舞台上的新發展,深入了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目標、新路向,思考香港如何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進一步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提升香港和自身的國際競爭力。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 /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艾力
第十七屆「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決賽暨頒獎禮由李家超,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崔建春,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羅永綱,駐港國安公署副署長陳楓,解放軍駐港部隊副司令員譚志偉,特區政府教育局署理局長施俊輝,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信託人邱達昌,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蔣小燕、港澳台司參贊鄺榮建等主禮,數百名中小學師生和各界嘉賓出席。李家超為典禮致辭時表示,外交是國家主權的體現、連接世界的橋樑。當今世界形勢複雜多變,地緣政治風險變幻莫測,經濟和社會領域深刻變革,全球治理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中國積極發揮負責任的大國擔當,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致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深入了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他表示,中國外交銳意進取、守正創新,推動中國與世界的關係邁向新台階,為建設美好世界注入強大正能量,在應對各種全球性的挑戰、處理熱點難點問題等方面,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做好「內聯外通」 助力國家與世界交流合作
李家超表示,根據基本法,中央人民政府負責與香港特區有關的外交事務,而香港特區可以在經濟、貿易、金融、航運、通訊、旅遊、文化、體育等領域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單獨地同世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關係,簽訂和履行有關協議。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和中西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他強調要積極發揮「一國兩制」下內聯外通的優勢,為國家與世界交流合作貢獻香港力量。
李家超上周率領了香港及內地企業商貿代表團訪問卡塔爾和科威特,他特別和師生們分享道,是次訪問有助開拓商機,擴大合作領域,擴闊香港的「朋友圈」。他很高興行程獲得兩國領導人高度重視,在四天訪問期間,香港、內地、卡塔爾、科威特之間共達成了多達59項合作備忘錄和協議,涵蓋領域包括政府合作、金融貿易、投資市場、工程科研、法律專業等,奠定了多元合作基礎。
李家超形容,這次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訪問,展現香港和內地優勢互補協同效應力量,發揮香港「引進來、走出去」的橋樑作用,成果豐碩,為香港和內地與中東地區政商界建立了直接和長遠的關係。
對今年外交知識競賽報名人數再創高峰,港生對國家外交事務愈見認識及關心,李家超深感鼓舞。他表示,欣見參賽同學們深入學習和認識國家的對外政策,增強了國家觀念,對全球事務有更深刻的了解,並寄語大家要珍惜香港今天得來不易的成績,砥礪前行,不斷提升自我,涵養「胸懷祖國,放眼天下」的雍容大氣,成為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
在昨日決賽中,中學組五強隊伍的學生,先後透過搶答題及情景模擬題進行激烈角逐,最終由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奪得金獎(冠軍),而仁愛堂田家炳中學學生鄭詩凡,以出色表現獲得全場唯一的個人獎項——最佳台風獎。早前進行的小學組網上問答比賽,則由保良局田家炳小學奪冠。
今屆「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並獲得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集團、香港教育城等媒體及教育機構協辦,香港賽馬會為特別贊助單位,聯合出版集團、國泰航空、港鐵為贊助單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