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投資者一般依賴信貸評級,作為政府與企業借貸風險的重要參考,評級愈低則借貸成本愈高。美國國債長期被投資者視作最安全的避風港,分析指穆迪今次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或引起美國債市動盪。加上總統特朗普近期對多國加徵關稅,市場已開始擔憂經濟放緩風險,是次降級或進一步動搖市場信心。

穆迪周五(5月16日)宣布下調評級後,美債孳息率隨即上升,10年期債息扭轉早段跌勢,升至近4.5厘水平。兩年期債息一度重返4厘,尾市處於3.99厘以上。紐約投資銀行Tigress首席投資官費恩塞斯表示,「作為基石的美國信用評級下調,對他國主權債務影響更趨負面,未來數周股市或轉跌。」

14年前降級股債遭恐慌拋售

投資銀行Tolou行政總裁哈基米安坦言,市場對今次降級早有預期,「這是美國財政紀律長期失衡的必然後果。」投資顧問公司ICA行政總裁哈特菲爾德也擔憂,「現時市場非常脆弱,今次消息勢必引發連鎖反應。」

主要評級機構標準普爾2011年下調美國主權評級機構時,美股和美債都曾遭遇恐慌拋售。市場調研公司Bianco Research總裁比安科認為,當時評級下調導致部分美債不再符合合格抵押品條件,許多機構被迫拋售美債。如今多數合約已取消對信用評級特定資格的要求,相信評級變動不會再觸發各間機構強制拋售,對市場影響不會非常嚴重。

《紐約時報》警告,美國早前兩度經歷評級下調,但彼時兩黨議員都未呼籲加稅改善財政前景,反而推高債務上限,以便實施更多減稅政策。今次評級下調後,亦有部分極右共和黨議員呼籲進一步削減政府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