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澳門舉行的第四屆ArtBiz Asia論壇上,澳門國際文化及體育產業協會會長兼ArtBiz Asia創辦人張茜表示,今屆論壇主題聚焦於「藝術與創意驅動文旅升級」。論壇匯聚了綜合度假村運營方、藝術機構代表及科技領袖,深入探討創新模式對可持續旅遊與經濟增長的賦能效應,構建藝術與商業的共生生態。她在接受訪問時提到:「今年論壇以『從頭開始』為主題,這與『東亞文化之都』的概念高度契合,也符合我們專注亞洲市場的策略,重點在於『文旅』。因此,當前的討論焦點也圍繞文化展開。」
由於當前許多地區面臨經濟挑戰,藝術與娛樂在文旅領域的應用與提升變得不可或缺。因此,今年的議題內容相當豐富,全天節目安排緊湊,甚至未設茶點時間,主要是希望在一天內涵蓋所有重要話題。這些討論涵蓋文旅、潮文化、跨界合作及奢侈品等多個層面,使藝術能夠更靈活地融入不同產業,並為整個行業注入更大的活力。「在論壇中,文綺華局長也提到,我們之所以以『旅遊』作為開端,是因為許多藝術創作與文化活動都融入『文旅』領域。我們設計的所有討論必須貼近本地產業,確保與澳門的產業模式緊密相關。同時,文旅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各地皆希望透過文旅刺激經濟發展,這一點在世界各地都十分明顯。」張茜解釋道。
日韓活化文化遺產必融合藝術
此外,文化旅遊在東亞快速發展,文化遺產、藝術創作與城市活化已成為核心驅動力。因此,在「文化遺產、藝術創作與舊區活化的協同效應」討論中,由本地資深建築師兼藝術家馬若龍主持,並邀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文化遺產廳代表林建明、知名韓國設計師Teo Yang及CHIII Design創意總監劉華智,共同探討如何透過文化資源與創意為旅遊業注入新活力,並通過實際案例解析文化、藝術與舊區活化的協同效應。其中,Teo Yang作為跨界創作者,正代表當前藝術領域的多元化趨勢。
張茜分享表示,如今,許多藝術家本身可能是設計師、產品設計師、平面設計師,甚至是建築師。但隨着社會對藝術與原創需求的提升,愈來愈多創作者開始涉足跨界領域,這正與當前藝術發展的趨勢相符,尤其是不同文化與不同時空的融合。在新舊交融方面,不論是在日本、韓國、內地還是澳門,這種文化演變模式都十分普遍。例如,活化舊城區便是一個典型案例,這與MGM(美高梅)與知名藝術家蔡國強合作的項目相似,也是文化藝術跨界的一個成功典範。
近年來,澳門開始出現更多畫廊,而過去這類畫廊相對較少。過去雖然有許多藝術家,但在商業層面上的運作仍較為欠缺。
澳門畫廊步向藝術商業對接平台
其實,澳門的文化與藝術底蘊深厚,但長期以來未能形成完善的商業模式。然而,特別是在近兩年,畫廊的數量逐漸增加,儘管仍不算多,卻標誌着產業已超越了以往僅限於工作坊的層次,這讓許多從業者倍感欣喜。
張茜認為︰「不僅限於本地藝術家,外地的藝術工作者也開始積極參與。這並非僅局限於特定領域或單純以商業為導向,而是透過專業交流,讓藝術家與創作者加深彼此的認識並拓展合作機會。我認為,這種自然互動將促成更多業務發展,同時為藝術家及創作者提供商業對接的平台,使各界能夠在商業領域探索更理想的合作模式。」
總括而言,今次活動吸引了許多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包括香港、內地、韓國及亞洲各地的藝術家、藝術顧問、策展人等,涵蓋多種產業專家。「我相信,他們彼此之間必定能促成更多合作與對接,而這些交流也將為未來的藝術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