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 赴家國之約 擔時代之責
——崔建春特派員在第十七屆「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頒獎典禮上的致辭
(2025年5月17日,拔萃女書院)
尊敬的李家超行政長官,
羅永綱副主任,
陳楓副署長,
譚志偉副司令員,
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再次與大家共聚一堂。剛才的決賽十分精彩,不僅是外交知識的較量,國際視野的比拚,更是青春活力的洋溢、愛國情懷的彰顯。「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我為大家你追我趕、奮勇爭先的表現感到欣喜和驕傲,向大家表示祝賀,也向辛勤培育你們的老師和家長們致敬!
「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自2007年開辦以來,始終以培養香港青少年國家意識和全球視野為己任。今年的競賽以「感知外交 融通世界」為主題,在試題內容、賽制、題型等多方面都進行了創新,共吸引289所香港中小學近8萬名學生報名,規模遠超以往,再創歷史新高,可喜可賀。
在此,我要感謝香港特區政府對競賽一如既往的支持和李家超行政長官本人一直以來對競賽的高度重視;感謝競賽合辦方特區政府教育局、香港明天更好基金的通力合作;感謝外交部新聞司、港澳台司對競賽的積極支持;感謝香港賽馬會和各贊助單位的鼎力支持;感謝香港電台的大力配合;感謝拔萃女書院再次提供決賽場地;感謝各位評委的辛勤付出;感謝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鄒韻女士再次專程來港;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對競賽活動的積極報道;也感謝在座各位嘉賓的熱情參與!
老師們、同學們,
當前,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新階段,機遇無限。同時,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甚囂塵上,為香港發展帶來一定挑戰。當前形勢下,香港青年既要有立足本土的擔當,更要有胸懷家國的意識,才能在世界變革浪潮中找準方向。今天,我想通過三個問題——「我從哪裏來」「世界往哪裏去」「香港青年向何方走」——與大家共同回顧過去、思考未來。
「我從哪裏來」。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早在遠古年代,華夏先民便已在香港這片熱土上繁衍生息。自秦朝設嶺南三郡開始,香港就納入中央政權的統轄之下。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香港同胞始終與祖國人民並肩戰鬥,無論是在香港被英國佔領初期新界鄉民的浴血抵抗中,還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鬥爭裏,都湧現出香港同胞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同時,祖國也始終是香港的堅強後盾。今年適逢東江水供港60周年。上世紀60年代,為解決香港嚴重缺水,中央在內地極度困難的情況下,毅然興建東江水供港工程,解香港同胞所需。1997年回歸後,香港依託祖國又成功應對亞洲和國際金融危機、「非典」疫情、「修例風波」、新冠疫情等各種挑戰,保持繁榮穩定。回顧香港走過的歷程,一個最深切的感受就是香港與祖國密不可分,香港同胞始終與祖國人民血脈相連。
回溯歷史,方能更好地明晰「我從哪裏來」。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扎在土裏」。作為香港青年,希望大家深入學習中國歷史,銘記自己的中華根脈,讓家國情懷在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世界往哪裏去」。當今世界亂象叢生,個別大國痴迷本國優先,大搞單邊制裁、高舉關稅大棒、肆意「退群毀約」,逆歷史潮流而動。中國則堅定走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人間正道。我們以平等姿態共築和諧世界。各國都有平等發展權,強權不應獨佔規則制定權。中國不懼霸權挑釁,高舉平等大旗,主張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呼籲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舞台的聲量。我們以多邊主義凝聚全球共識。中國堅定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承擔超過20%的聯合國會費,加入了幾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間國際組織和600多項國際公約,還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公共產品。今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我們應以此為契機重溫聯合國成立的初心,重振真正的多邊主義。我們以開放胸襟共享發展機遇。去年中國GDP增長5%,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擔當起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保護主義沒有出路,濫施關稅沒有贏家,中國將繼續以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擁抱世界,為世界賦能。
了解國際形勢變化,才能準確把握「世界往哪裏去」。作為香港青年,希望大家觀察寰宇,深入了解中國外交,認識歷史進步規律,於變局中準確把握世界發展大勢。
「香港青年向何方走」。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只有青年強,才能贏得未來。今年初,DeepSeek火爆出圈,背後是85後創始人梁文鋒帶領90後佔比超75%的團隊,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度求索;今年春晚,一段機器人扭秧歌表演驚艷眾人,背後是90後王興興帶領的宇樹科技團隊在機器人領域的創新突破。我們決賽主持人總台央視鄒韻女士是今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獲得者,多年來在國際輿論場發出響亮的中國聲音,也是各位同學學習的榜樣。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中出現越來越多香港青年的身影,他們有的在內地創業孵化基地裏追逐夢想,有的在農村基層一線貢獻智慧。去年還有港人首次入選國家預備航天員。香港青年也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他們多次在聯合國慷慨陳詞,向國際講述真實的中國和香港故事。這些年輕人用實際行動證明,香港青年有能力、有擔當、有熱情,能在國家發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人生價值。
認識到「小我」與「大我」的密不可分,香港青年才能更加明確「往何方走」。作為香港青年,希望大家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在國家進步的進程中奮鬥,讓個人理想與民族復興同頻共振。
老師們、同學們,
在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中,中華民族始終有「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傳統,始終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情懷,也始終有「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的期待。希望各位同學珍惜時代機遇,以青春之名,赴家國之約,擔時代之責!新時代的香港青年,加油!各位嘉賓,我們明年再見!
謝謝大家!
(來源: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