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香 南南合作金融中心副總幹事
在近期全球化遭遇逆流、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行政長官李家超率團訪問中東國家卡塔爾和科威特,帶領超過50名香港及內地企業家共同開拓新興市場,涵蓋金融、基建和新能源等多個領域。這一行動不僅是對美國單邊關稅政策的有力回應,更標誌着香港在產業轉型升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及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中邁出關鍵一步,積極探尋當前貿易戰的破局之路。此次訪問的成果與戰略意義,深刻體現了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雙重角色,以及在新的全球經濟格局中重構自身價值。
香港成為國際企業避風港
美國近年來頻繁以各種手段干預國際貿易,導致全球供應鏈紊亂、市場信心受挫。美國單邊主義政策已引發國際各界的普遍擔憂,而透明、開放且政策穩定的市場成為企業避險的首選。
香港憑藉自由港地位、普通法制度、國際金融中心及聯通內地市場的優勢,獲得國際資本的青睞,亦為內地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提供法律、金融等專業服務以及物流支持。香港是中東主權基金探索內地投資商機的橋頭堡,亦協助內地企業對接中東主權基金;此次訪問中,有內地企業代表表示收穫頗豐,公司簽署3份備忘錄,對象包括卡塔爾開發銀行等。這正是「香港服務+內地技術+中東資本」三方協同的典型案例。
加速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香港歷史上因港英時期「積極不干預」政策導致製造業流失,產業升級滯後於其他亞洲經濟體。近年特區政府積極貫徹「有為政府」理念,通過財政預算案預留10億港元設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以及通過100億港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加強資金投資策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並加速北部都會區建設。此次中東行亦聚焦創科合作,體現出香港致力於向高附加值科技產業的轉型,與中東國家的合作重心從能源拓展至綠色金融與科技。香港正優化產業政策模式,通過稅收優惠與金融支持吸引更多先進產業龍頭、海內外企業及投資者落戶香港,帶動產業集群和產業生態的發展,並計劃吸引中東主權基金投資本地創科項目。圍繞以產業生態建設合作撬動資本流動。
香港作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市場,應更努力推動中東油氣貿易以人民幣結算。依託香港快速支付系統(FPS)與內地數字人民幣(e-CNY)的跨境支付聯通機制,香港和內地可探索與中東數字貨幣對接,提升跨境貿易結算效率,減少對SWIFT體系的依賴。此外,現時已有不少內地科技企業來到香港,與香港科技機構、研究機構以及高校等聯合研發;香港亦可以推動研究方案和成果,通過中東項目落地,推動中國技術標準國際化,為「全球南方」國家的數字基建和規則標準提供支撐。
行政長官率團出訪中東,是香港在全球貿易格局發生結構性變革的背景下主動破局的體現,通過制度創新、產業升級與區域協同,香港不僅要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地位,更應成為國家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