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智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日前到澳門進行考察調研,立足港澳現實、緊扣國家戰略、回應時代命題,對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提出「四點希望」,對港澳工商界在風雲變幻的世界局勢中把握機遇、擔當使命,促進港澳繁榮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筆者認為,港澳工商界發揚鬥爭精神,築牢愛國愛港愛澳的「精神長城」尤為重要。港澳工商界始終堅定不移與全國人民一起,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在中央堅強有力的領導下,團結奮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團結一致愛國護港

夏寶龍主任將「發揚鬥爭精神,團結一致愛國護港、愛國護澳。當國家利益受損時,大家應挺起胸膛堅守國家利益底線,自覺將自身事業與港澳繁榮、國家發展緊密聯繫起來。」置於「四點希望」的首位,這是由於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深度調整,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關稅壁壘與貿易摩擦此起彼伏。從美國對華技術封鎖到歐盟碳關稅政策,從全球供應鏈重構到區域經濟集團化競爭,國際經貿環境日趨複雜。

最近,中美雖然就關稅及貿易達成協議,但美國遏制中國發展的企圖並沒有改變。而且,美國對中國的打壓,並不局限於經貿層面,而是延伸到不同行業、多個領域,嚴重威脅中國的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

在此背景下,香港作為連接中國內地與全球市場的重要樞紐,香港工商界又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方面的角色愈發關鍵,在大是大非問題上,香港工商界更要挺起脊樑敢於鬥爭,團結一致愛國護港,用實際行動詮釋「商之大者,為國為民」。這不僅是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必然要求,更是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應對全球挑戰的時代使命。

當前全球經貿規則正面臨重構,尤其是技術標準、數據流動、綠色壁壘等,都成為新型貿易戰工具,世界經濟的發展正面臨重大挑戰。香港工商界在應對這些挑戰中具有獨特優勢,香港作為全球名列前茅的金融中心、國際經貿中心,擁有高度國際化的專業服務體系,以及「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加上作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的重要戰略節點。

堅守底線扎根香港

新時代愛國護港的核心,在於將香港發展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筆者認為,在目前錯綜複雜的國際經貿環境下,香港工商界發揚鬥爭精神,可以在多方面落到實處。

首先要自覺將自身事業與香港繁榮、國家發展緊密聯繫起來,同時繼續投資香港和內地,助力國家現代化建設及高質量發展。其次,應努力維護產業鏈安全,尤其是面對美西方的制裁和封鎖時,香港工商界要充分利用香港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積極搭建創新科技研發平台,協助內地企業突破美西方「卡脖子」的技術限制。此外,要努力開拓東盟、中東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多元化市場,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降低市場風險;協助國家對接和參與制定創新國際規則,例如通過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發起仲裁調解、建設離岸法律服務中心,將普通法優勢轉化為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軟實力。

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香港工商界應按照「四點希望」的要求,挺起胸膛、勇於鬥爭,堅守國家利益底線、堅定發展信心,扎根香港繼續做大做強,為新時代「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