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要推廣中樂到全世界,不只需要好的作品和樂團,也需要有好的指揮。指揮其實是在二度創作,好的指揮能夠揭示作曲家的音樂內涵,年輕指揮的培養非常重要。」作為中國最頂尖的交響樂指揮之一,張國勇擅長指揮管弦樂、歌劇、芭蕾舞劇及管弦合唱等,同時他也是國際中樂指揮大賽的評審。對此他表示,中樂和西樂指揮在技法上沒有任何矛盾衝突,「比較大的區別在於對中樂歷史了解、對中樂樂器的熟悉,以及對中樂風格的把握,這些恰恰是西樂指揮所欠缺的。我個人從不排斥指揮中樂,早在三四十年前我已經接觸了大量的中樂作品,也和很多專業中樂團合作過。」他認為,若要更好地發掘民族管弦樂的潛力,尤其要注重年輕指揮的培養,「讓他們接住我們手上的棒,再進一步提高民族管弦樂團的能力,這樣才能把中國的作品演好,演到世界各地去。」
他憶述自己讀書的年代,聽西樂都是奢望,惟有用功讀譜、埋頭學習以彌補缺陷。而如今世界變化太大,誘惑太多,甚至走捷徑的辦法也愈來愈多,「當然這一代年輕人眼界開闊、思路敏捷、敢於創新,兩代人各有各的特點。我希望年輕人面對誘惑能夠堅持初心、刻苦鑽研,只有這樣才能在指揮台上立於不敗之地。」
據了解,由香港中樂團首創的國際中樂指揮大賽,自2011年起至今已舉辦了四屆,極獲業界推崇。第五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將與無錫民族樂團合辦,現已接受報名,決賽音樂會則將於2026年舉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