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昨日宣布啟動「運動健康」計劃,通過結合運動科學、醫學教育、科研創新與臨床服務,推動實證為本及具實際效益的創新方案,包括在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MBBS)加入運動健康教育,讓醫科生深入理解運動適應和體能活動的重要性,並掌握其在預防、治療慢性疾病及復康中的關鍵作用。他們亦會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進行矯形及創傷外科專科實習,進一步實踐所學,並促進跨境合作。港大醫學院期望為運動員及市民提供多元運動健康服務、為醫科生提供基層醫療知識技能教學,以及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實證研究數據,進而發展基層醫療健康,在社區中培養運動文化,革新本港運動健康生態。●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千尋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臨床教授黃德民在計劃啟動禮上表示,望能透過聯合社區促進全民健康及體能活力,涵蓋各年齡與能力水平不同的人士。計劃包括為運動員與市民提供臨床服務及運動前風險檢查,並透過互動工作坊、數位倡議及與體育協會合作,將運動理念帶向基層等。
與體協合作將運動理念帶向基層
曾受過運動創傷的前港隊標槍代表何小姐於現場分享道,由於常年進行標槍訓練,她累積了多項傷患,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右肩受傷,需服用大量止痛藥才能抑制疼痛。她曾接受多年物理治療但效果有限,遂於去年8月決定接受肩部手術,術後繼續接受物理治療,僅僅6個月後便在高爾夫球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教授及運動學分部主任蕭明輝指,通過教學實現計劃目標亦是「運動健康」計劃的重要一環。港大醫學院不僅開設相關副修課程予所有香港大學本科生報讀,同時在醫科生課程中加入相關內容,讓醫學生能夠了解基層醫療知識,給予患者更多建議。
為期5年研究 料3000學童參與
蕭明輝表示,公眾對健康的尋求愈來愈大,港大醫學院希望利用其教學及科研實力,通過研究實證解答公眾疑問,亦為政策制定者提供數據參考。現時本港約90%學童的運動量都不符世衞建議標準,是次計劃就涵蓋一項由香港特區政府資助、為期5年的研究,預計有逾3,000名學童參與。研究將體能活動融入幼稚園課程中,令學童運動量達標。港大醫學院期望通過研究結果促進政策革新,改善學童身心健康。
蕭明輝表示,香港將在今年舉行的全運會承辦部分項目,社會對運動人才需求相當大,港大醫學院亦希望通過是次計劃在人才培訓方面出一分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