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雄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完成訪問中東行程,他在科威特總結行程,形容此行成功。是次旅程筆者也是訪問團成員之一,對中東之行收穫豐富深有體會。當前國際經貿格局變化莫測,中美關係雖有好轉跡象,但香港企業仍需積極拓展多元市場,增強韌性。布局新興市場、加快市場多元化,已是香港和內地工商界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中東正是一片充滿潛力的新藍海。
值得一提的是,此行香港工業總會更與卡塔爾工商會(QCCI)簽署了合作備忘錄,為兩地企業在經濟、商業、科技等多個領域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東地區正值經濟轉型的重要階段。卡塔爾的「2030國家願景」和科威特的「2035願景計劃」都致力於經濟多元化,從傳統的石油天然氣產業,轉向發展金融、科技、航空等高增值產業。這與香港在專業服務、國際金融、創新科技及新型工業化方面的優勢高度契合。
香港工業總會委託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進行《香港製造:新型工業發展策略》研究,中期報告顯示,2023年香港新型工業(包括電腦編程、數據服務、研發設計及環境工程等)的增加價值達402億元,佔本地GDP的1.4%,較2000年增長近四倍,發展勢頭強勁。這與中東地區對智慧城市、綠色能源和高端技術的需求不謀而合,為香港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拼船出海協同共贏
此次李家超率團出訪的一大重點是有20多間來自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內地企業隨團同行,涵蓋貿易、基建、創科、能源等多個領域。這無疑展現了香港作為內聯外通平台的獨特優勢,以及香港在促進內地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方面日益重要的作用。此次合作,成功示範了香港與內地企業攜手拓展第三方市場的巨大潛力。
香港與內地企業拼船出海,是推動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香港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的最佳體現。雙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不僅可以降低市場風險,更能提升整體競爭力,實現協同效應,共創雙贏。
香港憑藉國際視野和制度優勢,不僅能協助內地企業拓展國際市場,也能成為中東企業進入內地市場的橋樑。完善的金融體系、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以及豐富的專業人才,使香港成為連接中東資本與技術和亞洲市場的理想樞紐。
拓展穆斯林市場
在出訪前,工總與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本地清真認證制度,在認證、產業推廣和知識交流等方面加強合作,協助香港企業拓展清真產業鏈。這標誌着香港與穆斯林世界深化營商合作的新開端。全球穆斯林人口超過20億,清真市場涵蓋食品、化妝品、服飾和旅遊等眾多領域,年增長率超過8%,是全球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之一。
通過建立與清真相關的「Q嘜」,香港產品和服務將更容易進入清真消費市場,為本地食品和餐飲業開拓新的藍海。同時,這也有助於提升香港作為「穆斯林友好城市」的國際形象,吸引更多穆斯林旅客和投資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