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錦光提到,理大在爭取研究資助中表現亮眼,本年度獲得研資局「協作研究金」14項撥款,數量與金額均居全港之首,而過去五年,理大的健康與醫學領域研究亦屢獲支持,除了研資局外,2018至2022年間從特區政府醫療衞生研究基金所獲平均撥款亦位列全港第三。
在科研成果轉化上,滕錦光表示,理大以5.92億港元的核心知識轉移收入位居全港第二,並累計授予最多專利許可,例如透過PolyVentures初創生態系統,理大已孵化逾500家企業,包括兩家上市公司、三家獨角獸及25家估值超千萬美元的初創公司,展現強大的產學研協同效應。
研近視控制鏡片 全球售逾3500萬片
他介紹,理大已有多個醫療科研項目成功「落地」惠及國際社會,例如眼科視光學院研發的近視控制鏡片,可減緩兒童近視進展達60%,全球銷量逾3,500萬片,若能廣泛應用,有望幫助2050年全球高度近視人口從10億大幅降至1億。另一項眼科視光學院領導的突破性成果,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眼科診斷,研發出自動便攜式眼底相機及系統,能對糖尿眼等疾病作出高效、全面、準確且方便的篩查,僅需一分鐘便可完成眼底相拍攝並生成分析報告。有關檢測更可交由視光師執行,能大幅減輕公營醫療機構的壓力。
為進一步強化人工智能研究實力,理大於今年1月成立計算機及數學科學學院,下設應用數學系、電子計算學系及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學系,匯聚大批頂尖人才。在此基礎上,校方最新成立「理大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將AI醫療科技作為重點研究方向,通過跨學科合作,深入推進AI在藥物研發、精神健康、醫學影像、放射治療、中醫藥、生物醫學工程及細胞免疫治療等領域的創新應用。
滕錦光認為整體而言,理大創辦新醫學院具備多重獨特優勢,是未來醫學教育和研究的重要推動者,也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選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