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家外媒引述消息人士稱,特朗普政府準備在關稅談判中向其他國家施壓,要求其他國家限制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外界擔心這可能會形成對中國的一道「關稅牆」或貿易壁壘。袁征分析指出,這也是美國極限施壓的手法之一。「實際上,特朗普政府現在的所作所為恰恰宣告美國已經真的衰落了,力不從心了,在國際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和領導角色也在下降。」美國一方面還想當「老大」,另一方面又不想多付出,不願為全球提供公共產品,反而天天耍無賴,要讓盟友開放市場、分擔防務、到美國去投資,「你沒有好處給別人,別人又憑什麼聽你的話,跟着你走?」

在美國國內,特朗普更是面臨着國內選民、經濟衰退、通脹、輿論等多重壓力,以及深層次國內矛盾等一系列難題。美國現在的問題很多,特朗普政府解決不了這麼多問題,也彌合不了美國社會的撕裂與分歧,反而在擴大撕裂與分歧。特朗普目前的政策在美國國內其實是非常有爭議的。一些經濟舉措的影響和後果往往是滯後的。所以我們先不用着急,不妨「讓子彈先飛一會」。

其實,美國歷史上關稅貿易戰是有先例可循的。1930年,面對國內經濟危機,美國時任總統胡佛不顧上千名經濟學家的聯名反對,簽署《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將2萬多種進口商品關稅提升到當時歷史最高水平。結果胡佛所在的共和黨很快就在美國中期選舉丟掉了兩院。僅僅兩年之後,共和黨人又在1932年的大選中丟掉總統寶座。「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之所以輸掉選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通脹問題。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無疑會嚴重加劇美國通脹問題,相信這將直接反映在明年的中期選舉和2028年美國大選投票上。」

對沖美圖謀 促進一步擴大單邊開放

袁征指出,特朗普要形成對中國的「關稅牆」困難重重。當然,中國也不會坐以待斃。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且上升勢頭明顯。美國最終能否形成對中國的一個「關稅牆」,亦取決於中國怎麼和世界各國打交道來對沖美國的這一圖謀。我們可以進一步擴大單邊開放,進一步降低關稅,加強與美國之外其它國家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