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中美在日內瓦會談後,雙方同意暫時降低關稅。彭博社和《紐約時報》等外媒引述專家分析,指出中國在面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時,始終採取強硬的立場,迫使美方滿足中國「幾乎所有需求」,並體現了「經濟實力至關重要」。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中心的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指出,這次的協議堪稱美國的一場全面撤退,證明中國採取強硬立場的決定是正確的。《紐約時報》認為,以「交易的藝術」聞名的特朗普透過加徵高昂關稅製造貿易危機,以期迅速換取其他國家作出經濟讓步,但在面對實力相當,甚至傷害承受力更高的經濟強國時,特朗普被迫選擇退讓,宣稱讓中國願意跟他上談判桌就已是勝利。此外,美國官員亦基本不希望走上特朗普制訂、將令中美經濟完全脫鈎的道路。
專注自主發展保障經濟安全
智庫蘭德公司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迪皮波強調,這場貿易摩擦帶來教訓,就是「經濟實力至關重要」。他認為對中方而言,證明了中國專注製造業與自主發展的路線,在經濟安全層面上是正確的。德意志銀行策略分析師薩拉維洛斯認為,特朗普沒有在社媒搶先發布消息的事實值得關注,「所有這些都清楚地表明,談判正進入一個更和解、更尊重的階段。」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主任東艷表示,中美同意互降關稅是一個積極的進展,但警告需警惕特朗普的「反覆無常」。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宋泓指出,無論是特朗普上個任期還是當前任期,中方都不會在關鍵領域妥協,但在「紅線」之外,中美仍有許多分歧可以透過談判彌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