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5月12日,中美發表《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標誌着兩國在經歷數月關稅對峙後,終於通過平等協商達成階段性突破。本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包括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計91%的加徵關稅,中方又相應取消了91%的反制關稅;美方暫停實施24%的「對等關稅」,中方也相應暫停實施24%的反制關稅。協議符合兩國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期待,也符合兩國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正如中國商務部指出的,此次協議是「雙方通過平等對話解決分歧的重要一步」,其核心價值不僅在於大幅降低關稅壁壘,更在於為全球貿易秩序提供了「以規則為基礎」的解決方案。
中國以規則為錨進行談判
在日內瓦談判中,中國始終堅持「對等、務實、守底線」三大原則,展現了維護國家利益與全球經貿秩序的堅定立場。
中美達成協議,說明了單邊貿易霸凌這條路是行不通的,中美達成協議是維護多邊貿易體系的關鍵實踐。
自4月起,美國單方面將對華「對等關稅」稅率從34%輪番提升至145%,嚴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非歧視原則與爭端解決機制。對此,中方對美方「嚴重破壞國際經貿秩序」的行為進行了堅決的反制。這種做法並非簡單對抗,而是基於WTO規則的合法回應。中國在反制中嚴格遵循《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2條關於關稅約束的規定,未超出美方加稅範圍,體現了「以規則對抗強權」的智慧。
中方在談判中始終堅持「動態平衡」的原則,即美方關稅調整與中方反制措施同步推進。中美同步取消91%關稅;美方暫停24%的「對等關稅」,中方也暫停24%的反制措施,這種「鏡像式」調整不僅體現了公平性,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維護貿易平衡的決心。例如,美國對中國光伏組件的關稅從44%降至10%,而中國對美國大豆的關稅仍保留25%,這種差異化安排既回應了美方訴求,又保護了我國農業利益。
中國反制霸凌獲初步勝利
中國通過「關稅反制+規則博弈+戰略威懾」的組合拳,迫使美國回到談判桌,為全球應對單邊貿易霸凌提供了範本。
中國的反制措施精準打擊了美國的薄弱環節。例如,針對美國農業州(如愛荷華州、密蘇里州)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中方對大豆、玉米等農產品加徵關稅,直接影響共和黨票倉。沃爾瑪警告稱,若關稅持續,59%的搖擺州選民可能因物價飆升轉向反對特朗普;美國農業利益集團發起大規模游說,最終推動白宮重新評估關稅政策。
中國在反制過程中始終高舉WTO大旗,通過法律手段揭露美國的違規行為。例如,商務部發布《美國履行世貿組織規則義務情況報告》,系統梳理美國濫用「301條款」、「232條款」等單邊措施的事實,將美國置於國際輿論的被動地位。這種「以規則為武器」的博弈策略,不僅贏得了歐盟、東盟等第三方的支持,更推動WTO爭端解決機制改革納入全球議程。
中國通過稀土出口管制、國產替代(如中芯國際擴產)等手段,在關鍵領域形成「非對稱威懾」。例如,美方雖在關稅上讓步,但未解除對14納米以下芯片製造設備的出口限制;而中方則通過強化稀土管控,迫使美國在技術談判中釋放更多善意。正如專家指出,中國掌控全球90%的稀土精煉產能,而美國F-35戰鬥機單機需408公斤稀土,這種結構性依賴決定了稀土管制仍是中方手中的「王炸」,將繼續成為推動後續談判的關鍵槓桿。
增強全球市場與投資人信心
中美日內瓦協議將處於「關稅懸崖」的全球經濟拉了回來,極大增強了全球市場與投資人的信心。協議簽署後S&P 500上漲2.1%,亞洲科技股(如TSMC、三星)漲幅達5%-8%,顯示出市場對供應鏈穩定的信心。國際機構預計2025年中美貿易額可增加800億美元。光伏組件關稅從44%降至10%,推動LONGi Green Energy重啟亞利桑那工廠;GM計劃將15%的北美零部件採購轉回中國,預計節省15%成本。
此次協議不僅緩解了中美貿易的緊張關係,更通過機制設計為全球經濟注入確定性。雙方同意建立「季度技術磋商+半年度部長級會議」機制,就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等議題定期磋商,將為解決中美結構性矛盾提供制度化平台。此外,協議中關於「暫停非關稅反制措施」的條款,為破解技術壁壘、數據跨境流動等全球性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儘管協議取得進展,但是也要看到中美關稅協議的臨時「停火」性質。多變的政治與雙邊戰略競爭仍將可能影響到協議的執行與下一階段的經貿磋商。比如,美國國會部分派系及保護主義利益集團可能反對關稅讓步;地緣政治競爭,比如南海、台海等敏感議題,以及美方在巴拿馬運河、數字貿易等領域對華限制措施,可能導致後續經貿談判面臨更高的政治風險。
總之,中美臨時關稅協議的達成,是「以鬥爭求合作」的成功典範,是全球貿易秩序重建的關鍵一步。中國通過堅持WTO規則、實施精準反制、築牢戰略底線,既維護了自身利益,也為世界提供了「對話而非對抗」的解決方案。
未來90天的磋商將是協議長效執行的試金石,而中美能否在技術標準、知識產權及市場開放等領域達成共識,將成為全球經濟能否真正擺脫「關稅陰影」,駛向開放、包容、普惠的新型經濟全球化的關鍵。中美應共同推動WTO改革,填補爭端解決機制「癱瘓」後的治理真空。雙方可在綠色能源、數字貿易等領域制定新標準,將協議中的「磋商機制」升級為全球規則的「孵化器」。同時,中國應聯合歐盟、東盟及全球南方等廣大貿易夥伴,建立「多邊反制聯盟」,對美國單邊措施形成制度性約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