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良 教聯會主席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去年9月舉行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要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為了響應國家對教師隊伍的期盼,教聯會早前發布的《教育強國建設與香港教育發展》建議書,專門提到要推動教師專業交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近年,兩地教育合作日益頻繁,尤其進一步深化專業交流協作,開展了不少校長和教師專業培訓項目,包括在華南師大設立首個香港教師研修及交流基地、開展領航教師及校長培訓計劃、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等,取得不少成效。
加強教師培育合作
日後兩地可加強協作,開展不同類型的教師培訓項目,特別是創科教育、人工智能、中國歷史及文化等領域。探討採用混合培訓模式,定期組織線上線下研討會和工作坊,讓教師們靈活參與培訓活動;亦可運用最新技術,開展更多網上即時觀課活動,互相觀摩學習。此外,定期檢視準教師和晉升教師內地學習團的內容及行程,不斷作出優化調整,增加不同主題及地點的考察團,深化同工的交流體驗。
除了現職教師外,兩地可以合作培育更多準教師。近年教大推出「粵港澳大灣區學校體驗先導計劃」,安排十多名修讀教育學士學位課程學生,到大灣區的三間港人子弟學校進行為期三星期的教學實習。其他開辦師訓的院校亦可考慮推展有關工作,讓更多香港準教師有機會到內地學校短期實習,認識大灣區的最新發展,熟悉內地教育體系和學校運作,為日後投身大灣區教育事業奠定基礎。
弘揚師德師風
推動師德師風建設,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一環。筆者建議通過評選活動,激勵教師重視自身道德修養和職業操守,並在「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中增設獎項,以表彰品行優秀、具備高尚道德情操和崇高教育理想的教師和校長。同時,支持民間團體多舉辦此類評選活動,例如由教聯會舉辦的「十大最『美』教師選舉」,深入挖掘優秀教師的感人故事和教學理念,樹立教師楷模,推動尊師重道的社會風氣,提升教師的形象與社會地位。
此外,鼓勵辦學團體和學校之間建立跨校教師學習社群,為教師提供交流專業知識與分享教學經驗的平台。定期舉辦教學分享會、課堂觀摩活動及主題教研工作坊,促進教師之間的協同合作和資源共享,拓闊專業視野,提升教學質素。例如, 針對人工智能的應用,教師通過學習圈探討如何將該技術融入教學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長遠而言,特區政府可探討設定「教學」、「行政」雙軌並行的職業發展路徑,讓一批教師可以專注教學,處理課程發展、教學方法革新和研究,而另一批就可以專心從事行政工作,既可讓教師多一個發展路徑,亦可吸引社會上行政能力較強人員加入教育界。
教師肩負着傳播知識、啟迪智慧和引導「三觀」塑造的重要使命。建設一支高水平、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是推動教育強國建設的基石。特區政府、教育機構及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共建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培育更多德才兼備的優秀教育人才,為強國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