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汝恒 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研究及創新) 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杭州不僅有着西湖風光和歷史底蘊,現在更是憑藉科技創新力量,成為了一座「科技之城」。近年來,「杭州六小龍」等一眾科創企業迅速崛起,在大語言模型、機器人、人工智能、遊戲開發和腦機接口等新技術領域不斷突破,創科發展成績斐然。今年4月,筆者帶領由香港理工大學約百名教師及學生組成的代表團與其他多個香港和澳門高校代表團共同到杭州,參加「創新融合·共築未來」港澳青年浙江行活動。在這次活動中,代表團成員們獲益良多,先進技術不再是課本上的抽象概念,也不是實驗室裏與市場脫節的原始技術,而是通過一個個實際的應用場景鮮活地展現在眼前。杭州通過打造創新生態系統,推動了當地科創的快速發展,這些經驗對香港有着借鑑意義。
發揮高校引領創新作用
首先是培育創新文化。杭州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香港也應營造類似的文化環境,讓科研人員和創業者能夠更敢於嘗試新的想法和技術。然後是優化政策體系。杭州在產業引導、人才吸引、資金扶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出了「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的理念,並秉承着「無事不擾、有事必應」的服務態度。香港可以進一步完善創科政策,深入了解不同類型初創企業的實際需求,為創科提供強勁動力。
還有就是發揮頂尖高校的人才集聚效應。浙江大學是全國孵化最多創新企業和企業家的高校之一,數據顯示,目前共有超過350名浙大校友為上市公司創始人,管理或控制着超過310家上市公司,「杭州六小龍」創始人中過半數來自浙大。香港有多所全球頂尖的高校,如何讓更多學子畢業後或在海外深造後,選擇留在或回到香港創新創業,將會是香港特區政府及高校在創科方面的重要任務之一。高校要搭建起創新引領的創業教育體系,設置體系完整的創新創業類課程,形成創新實踐教育,將科研和人才優勢轉化成育人優勢。至於營造「創科朋友圈」、「校友經濟圈」同樣重要,既要建立生態,吸引人才,也要建立創科人和投資人之間的信任基礎,減少創科和投資風險。
青年交流推動兩地合作
除了借鑑,更有合作。在構建創新鏈方面,香港高校在尖端科技研發上頗具實力,而杭州乃至浙江有成熟的產業轉化體系和市場。兩地可以攜手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創新生態,推動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和應用。而在構建產業鏈方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在「一國兩制」下,是內地企業「走出去」和把海外企業「引進來」的雙向跳板,既是「超級聯繫人」,也是「超級增值人」,可加強與杭州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產業合作,提升雙方產業鏈的完整性和競爭力。
此次港澳青年浙江行活動構建了一座青年交流的橋樑,有近百個港澳科創團隊參與了路演。港理大代表團在先進材料、智能裝備、生物醫藥大健康、人工智能、綠色低碳等多個領域有多個科創團隊作出了精彩匯報,展現了港理大的科技成果和成績。未來我們可以組織更多港理大師生及創科團隊到杭州參觀學習,感受當地的創業氛圍,與杭州青年共同開展創新創業項目;同時邀請杭州青年到港理大交流,了解香港高校的尖端科技以及國際金融、貿易等領域的運作模式,拓寬國際視野。兩地青年之間的交流,將會成為兩地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