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飛

當高鐵飛機網約車日臻布局完備,出行便捷通達近乎無縫銜接,不分國界不分區域,所有城市的文旅競爭,便前所未有的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山川秀麗的自然稟賦、人文深厚的歷史積澱、新潮時尚的城市風情,都如同櫥窗裏琳瑯滿目的商品,公平公開攤在所有消費者眼前,任君選擇。

以往由權威機構評出的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看日落必去的十大海灘、全球最美的十條街道之類的推廣方式,正在或者說已經被層出不窮的打卡點所取代。發掘這些打卡點的人,和傳播這些打卡點照片、視頻的渠道,也不知不覺間實現了去中心化和去權威化。譬如,很多港人不知道,為什麼堅尼地城球場的鐵絲網前,會有來自內地的旅客在此大排長龍。很多人也不清楚,在北角拍一張司空見慣的叮叮車照片,居然可以在小紅書上獲得數萬人點讚。

極具個人視角的審美和體驗,像流感病毒一樣,在各個城市、各個看似普普通通的角落裏潛滋暗長,只要不經意間搭上流量颶風,就能風靡整個網絡,從而讓一座城市瞬間爆紅。

被流量砸中的城市,為了能穩穩接住這潑天的富貴,早已將待客之道升級為寵客之道。譬如,最近因為國際網紅甲亢哥而備受關注的重慶小城榮昌,這個五一湧入了潮水一般的遊客。當地縣政府開放政府食堂、景區免門票、停車免費,用這些看似「虧本」的寵客之道,贏得了口碑,亦收割了流量。公開的數據顯示,僅僅五一黃金周,榮昌累計接待遊客234.4萬人次,同比增長168.2%,榮昌滷鵝的銷量更是超過29萬隻,暴增752.53%。就連街邊賣雪糕的小販,也日進斗金,日銷售額達到了兩萬元人民幣。

寵客並不是低層次迎合,而是能提供多角度的情緒滿足。譬如,山東海濱小城日照,為了擔心慕名來海邊趕海的遊客空手而歸,專門安排人每天在沿海灘塗上灑下3,000斤蛤蜊。出門旅遊的人是缺揀那幾隻蛤蜊嗎?肯定不是。但趕海撿到海貨的情緒價值,卻真的能讓人開心好一陣子,連帶着對當地的好感度亦大幅攀升。還有此前的北方城市哈爾濱,和南方遊客雙向奔赴造就的無數動人情節,讓一座城市的寵客之道,升華成陌生人之間友好的溫柔相待。

香港馳名已久,除了坐落山海的繁盛城市風貌,港樂港劇港產片熏陶而成的獨特氣質,更使之成為內地乃至整個華人世界的夢中之城。到訪香港,在廣東道一擲千金也好,在上環吃一碗粥粉麵也好,在旺角警署拍一張照片也好,都是訪客致敬此城最好的方式。不過,盛名之下,城中難免有人失去了平視待人的基本態度。郊野公園被遊客關注,就大呼要增設生態保護費以限流。店外排隊的食客多了,態度冷漠語氣生硬便成為待客常態。到訪的遊客未能人人吃大餐住酒店買奢侈品,便諷之為旺丁不旺財的窮遊。商業社會在商言商,旺丁旺財是理想。但,旺丁是機會,旺財是結果,中間考驗的還是城市包容和魅力。

人心終究人心換。所謂寵客之道,無非兩個字:真誠。作為久負盛名的國際旅行目的地,真誠對待每個來訪的人,才是這座城市應有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