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建議港零售商須防美政府變卦,暫不宜大量往美國郵寄包裹。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受到美國濫施關稅的影響,香港郵政分別於上月16日及27日暫停接收寄往美國的內載貨品平郵及空郵郵件,而在美國創立、德國郵政集團持有的DHL速遞(DHL Express)上月亦曾一度暫停處理全球所有價值逾800美元、寄往美國個人的「企業對消費者」(B2C)貨件。順豐速運寄往美國的包裹,預收一定比例關稅保證金後,可如常獲得處理。在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後,香港文匯報昨日就郵寄快件、包裹政策變動等問題向香港郵政、DHL及順豐速運查詢,惟至截稿前均未有回應。

香港付貨人協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自中美關稅戰爆發後,香港商家的生產及運輸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影響,「一方面,美國寄往香港的郵件及經香港轉口的部分貨物受到波及,導致部分香港商家生產受阻。另一方面,部分香港出口商轉而將貨物運往東南亞等地區,以規避美國關稅的影響。然而,這種轉運需求僅維持兩三周便下滑,導致航運市場整體出現疲軟趨勢。」

細節實施日期待公布

對於中美雙方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何立基認為結果「比想像要好」,亦體現出中央政府對貿易戰做好了充分準備。他續說,目前大多數物流等各行業的商家仍在觀望中美會談的結果,並期待未來幾天能公布更多細節及落實情況,例如新安排的實施日期、涉及的貨物清單等具體內容。

他並建議香港零售商不宜大規模使用電商寄貨往美國,以免未來美國政府變卦加強監管後,需承擔更加沉重的罰款等後果。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千尋、張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