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前的石家莊休門街區,是石家莊市中心有名的老破舊,整個區域基礎設施落後,房屋破舊,存在諸多安全隱患。2002年的河北省經貿洽談會上,石家莊市政府將休門街區城中村改造項目作為老城改造的重點,邀請國內外有實力的開發商對其進行改造升級。通過招商引資及多輪競標與談判考核,市政府確定將該重點項目交給中外合資河北濱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濱江公司)。至今,該公司已扎根石家莊二十餘載。●文:江石軒
作為最早參與石家莊城市建設的房企之一,濱江公司重建了休門街、民生路、北人字街等市中心的重要交通路道,完成了包括濱江商務大廈、濱江金界大廈、濱江優谷大廈等改造項目,徹底改變了石家莊市中心的面貌。
自2002年以來,濱江公司累計在石開發面積近120萬平方米,安置回遷居民7,000餘戶。目前,該項目的最後一批回遷房已交付居民,僅剩B3地塊也已緊鑼密鼓地籌備後續建設工作,確保整個項目圓滿收官。
路過休門街區,在很遠的地方就可看見已建成的高樓上鐫刻着紅色的「濱江」二字。濱江公司已成為石家莊城市化進程的重要參與者和受益者,也為石家莊的城市建設、經濟發展以及民生改善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每當談起公司的成長與發展,現已94歲高齡,但依然精神矍鑠的公司創始人周虞康老先生說,在這斐然成績的背後,石家莊市政府所營造的優質營商環境,無疑是企業得以蓬勃發展的堅實土壤。
從「破冰」到「共贏」
2002年,城中村改造對於石家莊乃至全國許多城市而言,都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新課題。當時,濱江公司面對的是複雜的土地權屬問題,參差不齊的老舊房屋拆遷及大量的回遷安置需求等諸多難題。在這個看似堅冰難破的局面下,石家莊市各級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針對性政策,成了企業前行的關鍵助力。
拆遷安置是城中村改造的首要難題,涉及到大量居民的切身利益。石家莊市政府制定了詳細且人性化的拆遷補償安置政策,明確了補償標準、安置方式以及過渡期的保障措施等。專門成立的拆遷安置工作小組,深入每戶居民家中,耐心宣傳政策、解答疑問,幫助居民解決實際困難。工作人員仔細而溫馨行動,得到了大多數居民的理解與支持,確保了拆遷安置工作的順利推進。
休門街改造前,房屋破舊、基礎設施落後,存在諸多安全隱患。改造後,這裏成為了集居住、商業、休閒為一體的現代化街區,極大地改善了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品位。曾經破舊雜亂的城中村,現已煥然一新,街區配套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宜人,一座座現代化的住宅小區拔地而起。城市的整體形象得到了極大提升,土地利用率顯著提高,城市空間得到了合理拓展。
濱江公司在多個改造項目中,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間接帶動建築、裝修、建材、家電等相關產業發展。同時,項目建成後的商業運營,使上千家企業在這裏扎根,為地方政府帶來了穩定的稅源,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繁榮發展。對濱江公司而言,通過參與該項目建設,企業實現了自身的發展壯大,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培養了一支專業的團隊。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得到了極大提升。
公司創始人周虞康說,回顧這一路走來所遇的重重困難,到如今實現城市與企業的共贏發展,正是企業瞄準市場;政府在土地、資金、拆遷安置、項目建設等各個環節的精準施策,為企業「破冰」助力前行,才成就了今天的輝煌。
法治 企業發展的「定心丸」
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良好的營商環境無疑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對於濱江公司而言,法治化營商環境更是如同「定心丸」一般,是企業穩健前行的堅實保障。
2023年底,濱江公司在開發建設石家莊休門B2、B3項目時,發現地基施工方存在竊取地下礦產砂石的情況。根據《礦產資源法》規定,礦產資源屬國家所有,任何單位或個人發現礦產資源(包括砂石),都應向當地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報告。地下砂石被不法分子擅自處理的情況一經發現,政府部門第一時間派出專業隊伍到實地勘查,認證被竊砂石砂含量為114,094立方米(154,027噸)。針對該街區的拆遷安置具有公益性,很大一部份礦產土地屬於政府所有。橋西區休門街道辦事處立即對案件進行調查,發現該案可能涉嫌犯罪,並立即通過「兩法銜接平台」移送至公安部門。橋西區公安分局依據該案件取證合法、事實清楚的情況下,嚴格按照法律程序進行了立案偵辦。
穩定的社會環境是企業安心發展的基石,石家莊市政府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維護了社會的和諧穩定。隨着公安機關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不斷加強,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得到有效遏制,法治化營商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對於企業而言,這種穩定、安全的發展環境,無疑是一顆「定心丸」。
風雨同舟二十載,河北濱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石家莊的故事,是新時代政商關係的生動詮釋。從一個老破舊的社區到改造後現代化街區,整個城市品質的提升,石家莊用行動證明,城市的競爭力,不僅在於樓宇的高度,更在於制度的溫度與創新的力度;一流的營商環境,既需要政策的溫度,也需要法治的硬度。正如石家莊市委書記所言:「石家莊的明天,要靠企業和政府攜手拼出來、幹出來!」。
在這片沃土上,更多企業與城市共生共榮的篇章,正待書寫。
特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