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關稅的國別談判上指定了5個優先協商對象國,分別是韓國、日本、英國、澳洲、印度。這5個國家並非美國的主要貿易逆差來源國,而是其精心挑選出來、被視作可率先取得突破的談判對象,但到目前為止談判進展緩慢。

日本、韓國率先在4月先後展開與美國的正式貿易磋商,但分別因美方要價過高和韓國大選而進展緩慢。迄今為止,日美已經啟動了兩輪關稅談判,第三輪預計將在5月中旬展開,但進展相對較慢。5月9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與韓國和日本的貿易協議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

4月24日,韓國政府通過「韓美2+2通商協議」正式與美國進行關稅協商,成為繼日本之後,5個優先協商對象國中第二個坐在談判桌前的國家。據韓國媒體報道,雙方談判的重點包括:韓國對美貿易順差,造船、能源等產業合作,限制牛肉、大米進口等非關稅措施。但在前總統尹錫悅被韓國憲法法院正式罷免後,韓國政壇目前依然處於重構階段,6月3日是大選投票日,因此短期美韓磋商預計也將相對較慢。

美英「面子協議」未簽文件

「軟柿子」捏不動,美方轉而選擇聯合核心盟友英國,於5月8日率先達成了「面子工程」協議,以展示其談判進展順利,但並未簽署實體文件。澳洲剛剛結束大選,經貿談判進展也相對較慢。外界預期美印由於在地緣政治和經貿問題上存在利益交換的空間,可能成為繼英國後下一個與美方達成協議或者是框架性協議的國家。 ●香港文匯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