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德龍指出,今年以來科技股出現了東升西降,美股的科技股大跌,而中國的科技股出現大漲,特別是A股的人形機器人這些板塊大幅上升,春節前DeepSeek橫空出世,加上中國芯片設備產業也有突破,這一系列的突破也顯示出中美在科技創新方面可能是「齊頭並進、你追我趕」的格局,而不是之前資本理解的、美國可能在人工智能方面有壟斷的優勢,現在來看已經不可能。
國產機器人未來或只售數萬元
這一次去奧馬哈之前,楊德龍還帶了十幾位企業家到硅谷考察,看了英偉達等科技企業,和美國當地一些科技人員交流,他們對於中國科技方面大發展,特別是芯片、半導體、大數據模型等方面的突破非常關注。而且中國的優勢在於製造能力強、產業鏈全,所以中國可以用很低的價格把東西生產出來,比如說機器人在美國已經有了很多年的研究,但是一直沒有批量生產,因為它製造成本太高了,一個機器人要十幾萬美元。
相反,中國現在很多國產機器人十多萬元人民幣就可以買到,價格還可以降得很低,「等到未來批量生產之後,有可能價格就降到幾萬人民幣一台,到時候人人可以像買手機一樣買一台機器人來幫忙幹活,來當保姆和養老等。」所以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優勢,就衍生出中國的投資機會。「這一次(5月7日)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中證監主席吳清就強調要學習巴菲特價值投資,要結合我國的實際,去買一些我們的優勢產業,我們的優勢公司,長期來看相信也會有比較好的投資回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