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昨日參觀了澳門多個歷史文化景點。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鄭泳舜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澳門通過歷史景點發展文化深度遊的經驗值得香港借鑒。香港應善用自身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進一步挖掘自身優勢發展文化深度遊,認為港澳未來可在郵輪經濟、盛事經濟和旅遊文創產品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旅遊產業發展。

鄭泳舜表示,澳門通過歷史景點展現中華文化底蘊,成功吸引旅客深度體驗。近年,香港亦積極拓展旅遊多樣性,除傳統購物與美食外,郊野公園、文化展館及藝術區等深度遊項目漸受青睞。

他舉例說,在剛過去的五一黃金周,內地訪港旅客顯著增加,旅客不再只聚焦購物,反而對文化體驗需求上升。香港未來需要進一步優化旅遊配套,包括透過智慧化系統實時公開景點人流數據,「例如等候時間、交通接駁等,提升旅客體驗。」

對港澳兩地未來在智慧旅遊方面的合作,鄭泳舜認為應先各自強化自身基建:「澳門和香港現階段可各自完善數據平台,例如公開景點即時資訊,待條件成熟後再推動共享。」

他特別提到「景點套票」構想:「例如可以嘗試推出香港與澳門博物館的通用套票,結合餐飲或酒店優惠,旅客買一張票就能暢遊兩地文化地標。」

倡港郵輪碼頭開闢澳門線

香港的郵輪碼頭被視為潛力項目,鄭泳舜認為,香港作為母港,可開發延伸至澳門的旅遊路線。國際旅客通過郵輪碼頭抵達香港,再由香港前往澳門等地,體驗澳門獨特歷史文化。「兩地距離近,旅客習慣『一程多站』,例如從內地來港的遊客,常會順道去澳門或珠海。」他建議旅行社設計跨區域旅遊路線,「將大灣區城市串聯,就像歐洲多國遊,一次行程體驗不同特色。」

鄭泳舜提到澳門擁有大型場館的優勢:「香港場地有限,但澳門有條件舉辦大型演唱會或活動。若香港藝人赴澳演出,吸引的旅客可順道訪港,形成『盛事經濟』的聯動效應。」

在非遺資源上,港澳也有合作空間。「例如香港的故宮文創、澳門的傳統工藝,兩地可聯手開發特色手信。」他坦言:「香港在這方面仍有不足,需加快推動文創產品多樣化。」

隨着大灣區融合加速,鄭泳舜認為港澳應把握海上絲綢之路的節點優勢,聯手開發主題旅遊,例如歷史遺蹟巡禮或文化藝術之旅,在吸引國際旅客的同時,能深化區域品牌,共同將旅遊市場做大。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恬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