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香港貿發局日前向傳媒介紹海灣地區不同市場的經濟機遇,綜合分析「卡塔爾國家發展戰略2024─2030」、卡塔爾研究發展與創新委員會等資料,指香港與卡塔爾在區域運輸、金融科技、高端旅遊等方面,均有合作空間。
卡塔爾是港在海灣地區第二大貿易夥伴
卡塔爾是香港在海灣地區第二大貿易夥伴,香港去年對卡塔爾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6.02億美元,出口商品前三位為電機(58%)、珠寶(26.9%)及通信器材(8.6%);進口產品主要有石油(40.4%)、天然氣(21.6%)、珠寶(13.9%)和鋼鐵(11.3%)。
卡塔爾近年調整產業布局,擺脫能源依賴。貿發局推算卡塔爾非石油產業GDP佔比由2020年代的53.8%,增至2023年66.7%,儘管礦產與採石仍是當地第一大經濟活動,佔GDP36.1%,但建造業(11%)、金融保險(8.3%)、批發及零售(7.7%)、製造業(7.4%)等均有顯著貢獻,另有18%為其他產業。
「2000年代初非石油產業佔比僅略超一半,2023年已達三分之二,可見增長之快。」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指出,油價下降固然是能源產業佔比下跌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卡塔爾過往十多年經濟產業多元化成績不俗,顯示擺脫能源依賴的決心,「一些行業如銀行、金融、地產、物流等,加起來已佔據近半GDP。」
中國去年躍升為卡塔爾第一大貿易夥伴
范婉兒表示,中國2018年時已是卡塔爾主要貿易夥伴之一,但出口份額不過一成多,低於日本,卡塔爾進口中國產品亦低於美國,但中國去年已躍升為卡塔爾第一大貿易夥伴,進出口份額顯著提升,尤其是出口,「可以說疫情期間,我們國家吃了一大部分韓國和日本的份額。」她相信未來兩國仍會進一步擴大貿易。
在對外投資方面,卡塔爾投資局(QIA)為全球第九大主權財富基金,管理約5,260億美元資產。范婉兒表示,卡塔爾整體對別國投資明顯高於外國流向該國的投資,形容是「淨投資者(net investor)」。她透露,貿發局早前拜訪卡塔爾部分機構時發現,這些機構過去較重視歐美市場,近期顯示對亞洲特別是中國和印度投資的興趣,未來投資重心有望轉向亞洲。
對香港與卡塔爾合作前景,香港貿發局經濟師羅宗熙表示,卡塔爾重點培育先進製造業集群,聚焦化工與低碳金屬領域突破,同時打造高價值商品區域再出口樞紐,這對香港意味着供應鏈多元化機遇,尤其當地計劃提升航空貨運能力,可與香港國際物流網絡形成互補,「物流方面香港可與他們強強聯手,尤其香港是全球最繁忙的貨運機場,卡塔爾的多哈機場則是全球第八大、亞洲第四大,同時是中東地區第一大貨運中心。如果我們在物流方面合作,可將卡塔爾視為一個地區物流調配中心,對香港或內地貨物進入歐洲、非洲市場都是有利。」
兩地金融及高科技領域亦有深度合作空間。羅宗熙表示,卡塔爾將人工智能及新興技術納入長期規劃,並致力發展全球金融業,與香港現有金融優勢不謀而合,「他們要發展金融業,定需要數字化金融科技的服務和產品協助升級轉型,這方面香港有相當優勢,且香港是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如果他們更多使用人民幣交易,自然也會用到我們的本行。」
此外,卡塔爾亦在旅遊產業升級方面提出發展高端家庭度假與商務會展,與香港酒店管理業的奢華服務經驗高度匹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