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胡若璋 廣州報道)日前,廣州大劇院以15周年「院慶」為名,發布系列重磅活動,其間也發布最新形象片《不止精彩 More Than Bravo》,重新詮釋大劇院設計語言賦予的獨特意象。

回溯來時路,數據最具有直觀的說服力。15年來,廣州大劇院累計4,011場演出、2,928場藝術活動、626萬人次入場觀演、線上觸達1.5億人次群體……這些數字背後,是城市市民從「看熱鬧」到「懂門道」的審美提升。恰如有觀眾在社交平台賦予其暱稱「廣劇」所折射出的意味:藝術在此與城市、市民的生活開始了持續的交響協奏。

《雄獅少年》數字專輯全球上線

大灣區時代,廣州大劇院發起「戲聚星火」大灣區青年戲劇平台,聯合灣區劇院群為創藝青年提供孵化支持,同步啟動「粵港澳大灣區芭蕾孵化基地」,形成可持續的藝術人才鏈。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粵劇面臨着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國際之間的挑戰。為了傳承和創新粵劇藝術,廣州大劇院在2024年聯合香港頂尖創作團隊,共同打造了粵劇創新之作——歌舞劇《雄獅少年》。該劇以「醒獅」文化為靈感,融合了傳統粵劇的表演形式與現代歌舞的創新元素,通過跨地域、跨文化的藝術合作,為粵劇注入新的活力。

去年,《雄獅少年》開啟了聲勢浩大的全國巡演;如今,《雄獅少年》的數字專輯全球上線,讓更多觀眾共享文化資源的多覆蓋。正如廣州大劇院副總經理陳睿曾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指出,《雄獅少年》的創作過程匯聚了粵港兩地的頂尖藝術家。廣州大劇院憑借其豐富的劇院運營經驗和對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為該劇提供了堅實的創作平台;而香港團隊則帶來了國際化的視野和創新的藝術理念。雙方的共創也令粵劇在大灣區時代擁有了一部既有傳統韻味又具現代感的歌舞劇作品。

好劇如繁星,點亮生活的夜空;舞台似燈塔,夜泊城市的靈魂。記者獲悉,廣州大劇院以「院慶」為名,開啟好戲連連看模式。舞劇《牡丹亭》將作為院慶演出率先登台,以當代視角詮釋經典戲劇;全新製作的德語原版音樂劇《莫扎特!》音樂劇版音樂會、倫敦西區原版話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舞台劇《魔幻時刻》、粵語話劇《唔講得》、國風懸疑舞台劇《清明上河圖密碼》、音樂劇《長安十二時辰》紛至沓來;法語音樂劇《莫里哀》《搖滾紅與黑》精彩無限。

另外,德語原版音樂劇《伊麗莎白》音樂劇版音樂會、馬修·伯恩舞劇《天鵝湖》、江蘇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楊麗萍2022版舞劇《孔雀》、三大假聲男高音與凡爾賽宮皇家歌劇院樂團音樂會,以及張國立、王剛、張鐵林領銜主演的經典京味話劇《斷金》等經典作品將逐一重磅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