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方隊邁着堅定有力的步伐。路透社

80年前,中國、蘇聯分別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和歐洲主戰場,是抗擊日本軍國主義和德國納粹主義的中流砥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決定性貢獻。

逾百隊員參與 倍感自豪

「我太爺爺就是抗戰老兵。」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隊員張笑濛說,自己作為中國方隊一員來到俄羅斯參加閱兵,感到非常自豪。

4月24日,被譽為「中國排面」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119名隊員抵達莫斯科,為參加5月9日紅場閱兵進行準備訓練。「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在4月29日的夜間綵排中,伴奏曲《歌唱祖國》帶動了隊員和現場觀眾大合唱。中國方隊隊員郭興中激動落淚的瞬間被觀眾的鏡頭捕捉,視頻在社交網絡迅速傳播,引發熱議。

「男兒落淚不丟人。」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郭興中略顯靦腆地說,與海外同胞共同唱響《歌唱祖國》時,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想到祖國日益強大,我感到非常驕傲。」

儀仗司禮大隊儀仗分隊隊長張鼎新告訴記者,有102名隊員亮相紅場,他們平均身高1.87米,平均年齡20歲。

強化訓練克服濕滑地面

「這次任務除了要克服時差、溫差和環境挑戰,最大的難點還是場地。」張鼎新說,和國內相比,紅場地面凹凸不平,特別是遇到雨雪天氣後,地面容易濕滑,給官兵訓練造成了許多困難。

隊員丁聰聰說,為了更好地適應紅場地形條件,隊員們專門找了一些複雜的、崎嶇不平的路面進行針對性的強化訓練。

「我們還對步幅和步速進行了調整,由原來每分鐘112步調整至120步。」張鼎新說。

中俄戰歌交流傳遞友誼

近年來,儀仗司禮大隊頻繁走出國門,在展示中國軍人風采的同時,也肩負起文化交流、傳遞友誼的使命。

5月4日下午,隊員們在位於莫斯科州的駐地與俄羅斯、老撾、緬甸、越南等國方隊代表開展文化交流。中國隊員頗具特色的川劇變臉表演贏得各國代表熱烈掌聲。演出結束後,中外方隊隊員們熱情互動、合影留念。

「十年前,我作為一名列兵首次參加紅場閱兵,緊張得直冒汗。」隊員徐澤東說:「十年後我再次踏上紅場,深切感受到中俄兩國的情誼越來越深。」

張鼎新說,在莫斯科期間,俄方熱情周到的接待、細緻用心的後勤保障,讓隊員們倍感溫暖。

夜間綵排時,儀仗司禮大隊隊員們不僅演唱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強軍戰歌》《中國軍魂》《當祖國召喚的時候》等經典軍旅歌曲,還學唱《神聖的戰爭》《卡林卡》等俄羅斯經典歌曲,現場觀眾深受感染,自發跟唱。

當中國軍人在隊列中用俄語高聲喊出「中俄友誼萬歲,世界和平萬歲」時,觀眾的歡呼聲經久不息。

「這是他們發自內心的真誠聲音,我要感謝他們對俄羅斯軍隊和人民的深情厚誼。」什卡羅夫斯基說。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