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浸大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理學士課程學生進行臨床實習。 受訪者供圖
●圖為浸大中醫學生參與社區服務活動,為巿民進行體質分析。 受訪者供圖

中醫醫院等旗艦項目年內啟用 畢業生臨床機會更豐富

香港致力發展成為中醫及中藥國際化的橋頭堡,並將於今年年底公布《中醫藥發展藍圖》,大大有利本港中醫業發展。香港浸會大學的重點科目—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理學士(榮譽)自1998年秋季開辦,是本港首個獲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全日制中醫本科生課程。浸大中醫藥學院院長及馬百良創新神經藥物教授李敏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有意入讀此課程的學生須在高中修讀生物或化學科,而面試會以小組形式,使用英語、普通話及粵語進行,不會考核中醫藥專業學術內容,而是觀察申請人的學習能力、性格品行、個人質素如責任心、同理心、愛心及個人公德和誠信,期望學生能表現出優異的溝通能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

面試不涉專業學術內容

根據大學聯招網站顯示,此課程在2025/26學年設37個學額;而課程於本學年共接獲1,916份申請,取錄46人,平均約41人爭一學位。另浸大網站顯示,2024年透過大學聯招錄取的香港中學文憑試平均成績為31.4分。

課程的基本入學要求為文憑試「332A33」,即中文及英文3級,數學2級,公民科達標,2個選修科目3級。其中,上述的2個選修科目,其中一門必須是生物或化學,另一選修科須為甲類科目,包括數學科延伸部分(單元一或單元二)。李敏表示,課程的收生分數按文憑試最佳五科成績計算,中文、英文及生物科成績按150%及化學科按125%加權計算。

事實上,由浸大承辦的香港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永久大樓將於今年內啟用。香港中醫醫院的服務包括住院、日間門診和社區服務等。服務會涵蓋基層、第二和第三層的醫療護理服務。此外,香港中醫醫院會與現有的中醫和西醫醫療服務提供者建立轉介制度,以加強合作,並會選取具中醫治療優勢的特定疾病範疇,進行策略性發展。

至於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正積極開展檢測科研、教育和國際交流工作,包括研發國際認可的中藥參考標準及檢測方法,並通過培訓及技術轉移課程,鼓勵中藥和檢測業界在商業層面應用,藉此建立香港中藥品牌形象及把香港發展成為中藥檢測,以至品質控制的國際中心。待永久大樓落成後,將可更集中和有效運用中藥檢測資源,並支持中藥鑑別和檢測方法的高端研究。

李敏相信,這兩大旗艦項目的啟用,將為畢業生提供更多臨床工作的機會。畢業生通過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要求的中醫執業資格試後,便可申請成為本港執業註冊中醫,投身臨床醫療服務,每年有八至九成的畢業生通過執業資格試。部分畢業生會到本地或海外院校繼續深造或從事研究工作,亦有部分畢業生投身中醫藥教育、行政、管理或貿易等工作。畢業生的每月平均薪酬接近2.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