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珏瑜 華坊諮詢評估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在全球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知識產權正成為科技企業最核心的資產。根據統計,在納斯達克科技板塊的上市公司,其無形資產佔比高達78%。然而,傳統估值體系在識別與定價這些資產方面仍然滯後。為了應對這一挑戰,香港交易所與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香港證監會)於2025年5月推出了「科企專線」,旨在為特專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前的專業支持。

「科企專線」的主要功能是為企業提供核心產品、投資者資格等關鍵指引,並允許企業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降低早期技術曝光的風險。這創新措施不僅簡化了上市流程,還承認了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的特殊治理需求。

恍如建立「技術防火牆」

在傳統首次公開募股(IPO)過程中,科技企業常常面臨核心技術過早披露的風險,這可能導致競爭對手的侵權行為。以某基因編輯企業為例,其核心CRISPR專利在聆訊階段便遭遇了侵權訴訟。「科企專線」的保密申請機制實質上建立了一道「技術防火牆」,有效保護企業的核心技術。

然而,「科企專線」的成功依賴於完善的知識產權評估體系。評估師在對特專科技公司的評估中,通常會考慮法律權屬、技術強度、市場潛力和財務表現等四大元素。但目前的評估標準尚未統一,缺乏本土化參數,尤其是技術就緒標準(TRL)存在不一致性,這使得企業在技術評估中可能高估或低估其技術成熟度。

除了技術成熟度的判斷,評估知識產權時還需考慮技術的滲透率,包括採用率、替代率和鎖定效應等指標。高採用率表明市場對某項技術的需求強烈,而高替代成本則意味着客戶不易轉向其他技術,這對維持市場份額至關重要。鎖定效應則指客戶在轉換技術時所面臨的成本,這些成本會影響客戶的選擇。

助力香港成「亞洲硅谷」資本引擎

「科企專線」的推出標誌着香港資本市場在傳統資產定價向知識價值發現的轉型,這是香港搶佔全球科技金融話語權的重要舉措。為了實現其最大效能,業界需要建立本土化的知識產權(IP)評估準則,加強與大灣區IP交易市場的聯動,並培養具備科技、法律和金融複合能力的評估人才。只有這樣,香港才能真正成為「亞洲硅谷」的資本引擎,在國際科技競賽中鞏固其樞紐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