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刻,柔柔的海風輕撫我的臉,我坐在前海太子灣新開的K11ECOAST商場,一邊眺望前海風光,一邊吹着海風寫稿。
回想這周的行程,作為北京和大灣區之間奔跑的「哥哥」,這周與團隊在香港、澳門、深圳前海、珠海、南沙,經過深圳灣大橋、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在珠江口調研了一圈。在這個2小時生活圈裏,拜訪了各管理部門及產業園區,包括前海管理局、南沙iPARK雲谷及智谷、香港科學園、數碼港、香港文聯學習兩會精神等,了解區域協同情況,接下來更好服務有想法到大灣區落戶的企業客戶。
2025年,是深圳特區成立45周年、前海合作區成立15周年,也是深港合作邁入新階段的關鍵時間節點。前海在15年的發展歷史上,第一次準備出台文化產業政策,4月底剛好是公開諮詢期。我正好以多年在文化產業及科技文化融合方面的產業經驗及知識儲備,在拜訪深圳市前海管理局首席港澳聯絡專家黃梓謙及相關部門時,提出了一些相關建議及有可能落地的項目資源,希望在深港合作方面,能以多年產業積累,貢獻一分力量。
從名字定位來看,「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有幾個顯著特點。首先,深圳與香港的結合是重點;其次,聚焦現代服務業;再者,合作區以合作為核心。如何實現合作?如何發揮區域協同效應、實現優勢互補?香港地少人多,文藝項目的場地排期受限,空間也較小。而前海120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好與香港形成互補,解決了這方面的問題,加速了香港文藝產業和科創產業項目的落地,拓展了時間和空間維度,這種合作是雙贏的。
深港合作具有天然優勢,有望打造「全球創意經濟實踐高地」。深圳作為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嶺南文化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延伸對接全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香港同樣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具備中西文化融合的特點,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重要城市,在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及創科中心定位下,可以通過香港延伸和對接全球各國的文化與科技。
深港兩地協同可形成「科技+文化+金融」的生態閉環,成為「全球創意經濟實踐高地」。深圳前海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在打造「國際文化創意先鋒區」的進程中,正在形成巨大的文化價值潛力,大型文化項目如「灣區之眼」深圳書城、K11ECOAST海濱文化藝術區、深圳前海冰雪世界、企鵝島一期、前海博物館等陸續落成啟用;香港則依託國際化視野和金融優勢,推動文化資產跨境流通。
行勝於言,我和團隊正籌備一場大灣區國際活動—「世界創意經濟之父」約翰·霍金斯創意生態深港行,旨在共建全球創意生態最佳實踐區。此次預計結合約翰·霍金斯在《創意經濟—如何點石成金》一書中提出的「版權即通貨」理念,聚焦Web3與RWA,探索文化資產在區塊鏈確權、智能合約交易等場景的應用,為文化IP全球化運營提供新模式,計劃在前海考察一系列重大文化項目,深入探討數字金融科技與文旅融合的前沿趨勢,助力深港構建「數字創意經濟新基建」。
前海與香港,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未來可期!
●作者/圖片:文旅部
香港青年中華文化傳播大使梁家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