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在8日的例行發布會上就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回應指出,美方如果說一套、做一套,甚至企圖以談為幌子,繼續搞脅迫訛詐,中方絕不會答應,更不會犧牲原則立場、犧牲國際公平正義去尋求達成任何協議。
有記者提問稱,何立峰副總理將在瑞士與美方就關稅問題展開會談,請問決定開展談判之前中方是否又提出一些條件,包括取消一些對華產品施加的單邊關稅?美方是否同意這些條件?
美方要拿出誠意和行動
何亞東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國濫施關稅的立場是一貫的,美方想要通過談判解決問題,就要正視單邊關稅措施給自身和世界帶來的嚴重負面影響,正視國際經貿規則、公平正義和各界理性聲音,拿出談的誠意,要在糾正錯誤做法、取消單邊加徵關稅等問題上做好準備,拿出行動,與中方相向而行,通過平等協商解決雙方關切。如果說一套、做一套,甚至企圖以談為幌子,繼續搞脅迫訛詐,中方絕不會答應,更不會犧牲原則立場、犧牲國際公平正義去尋求達成任何協議。
何亞東還在回應相關問題時表示,中方多次強調,談,大門敞開,但任何對話談判必須在相互尊重、平等協商、互惠互利的前提下開展。中方將堅定維護自身發展利益,堅持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維護國際經貿秩序的立場和目標。
專家:中美談判或聚焦4領域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宋國友表示,中國同意和美國接觸有利於更好傳達中方立場。但這不等於談判,也不意味着讓步。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張學昆認為,此次談判既是危機管控的嘗試,也是實力較量的延續。中方的核心訴求是維護發展權與國際公平,美方的目標是鞏固霸權並轉嫁國內矛盾。短期內,雙方或通過「小步協議」緩和衝突,但結構性矛盾注定談判成果有限。
有分析認為,此次中美談判可能聚焦於4個關鍵領域:關稅調整、技術轉讓、金融服務以及全球治理。如果談判順利,短期內可能會有不少成果,關稅部分可能會實現回調。但是,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打壓不會放鬆,可能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中美技術合作。
對外經貿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法學院教授紀文華表示,近期,美國政府以所謂「對等關稅」之名,對中國輸美商品持續加徵高額關稅,單邊主義舉措不斷升級。面對這一挑戰,中國始終以理性態度回應,堅持維護國家發展權益,同時展現推動合作的誠意。對於美國而言,及時糾正對中美經貿關係的錯誤政策,回歸平等協商,不僅符合自身利益,也是維護全球經濟穩定的必要選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