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洪澤楷)多名立法會議員在發言時均支持「堅定團結迎抗關稅貿易戰,強化香港國際窗口效能」議案。議員建議,香港要利用好「一國兩制」下實行普通法以及「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加強與在港外資企業及商會的溝通,深化國內國際業界的區域合作和聯繫,團結應對關稅戰;主動出擊吸引內企利用香港作為供應鏈管理、國際市場、品牌發展及標準認證等領域的中心。
港可成新技術示範基地拓新市場
民建聯議員陳克勤表示,特區政府要配合好國家的策略,應對當前的關稅戰危機。除了中資企業外,日本是在本港設立公司最多的國家,其次為東盟,特區政府應跟這些企業或相關商會加強溝通,做好中間人角色,深化經貿關係。
他並認為,香港或可成為國家新能源技術面向海外應用的示範基地。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於2023年訪問中東期間,就見證了兩地簽署十多份合作備忘錄,成功與阿聯酋政府合作,包括提供氫能巴士,因此香港應先善用該技術,才有更大說服力。
擔當中概股避風港 備戰重塑供應鏈
金融界議員陳振英表示,因應中概股在美可能面對被迫令退市的困境,應馬上啟動應對措施,重檢或修訂本地上市的相關條例,讓該等公司可選擇回到香港的資本市場繼續掛牌,並持續完善貿易融資服務體系,包括優化跨境支付結算系統、發展綠色貿易融資產品等,全面提升服務外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專業能力。金融業界亦須繼續為受影響的貿易商和中小企業提供精準支援,包括延長還款期限、降低融資成本等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陳祖恒表示,香港是高度外向型的經濟體,關稅戰無可避免對香港及業界造成很大影響,但「有危就有機」,不少國家希望降低對美國的依賴,變相加快了構建以中國為首的全球供應鏈的速度。他建議香港可從三方面強化國際窗口角色,包括香港要用好各行業「內聯外通」優勢,深化國內國際業界的區域合作和聯繫,團結應對關稅戰。
選委會界別議員陳沛良表示,近期滙豐在香港設立專屬自保保險公司,彰顯港在金融投資、貿易、法律監管等多個方面有堅實基礎和發展潛力,建議特區政府在確保有效監管的前提下,進一步放寬設立專屬自保保險公司的條件、簡化審批程序、鼓勵業務創新和給予更多稅務優惠,吸引更多內地和國際性企業,優先選擇香港作為自保公司註冊地,將實質的風險管理功能放在香港,進一步發揮集聚效應,強化香港國際風險管理中心的角色。
選委會界別議員陳曼琪表示,香港應善用「一國兩制」下普通法獨特優勢,助力國家完善涉外法治建設。她提出11項建議,包括成立國際法治指標研究中心,提升國家國際法治話語權;開發中國特色國際法治人工智能大模型;將法律人工智能應用納入粵港澳大灣區司法合作重點,以及河套香港園區建涉外法律雲端數據儲存中心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