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及科技學士(榮譽)自訂主修」課程的最大特色是極具彈性的跨學科學習體驗,學生擁有極大的學習自由,可根據個人興趣和發展需要,設計主修內容和課程組合。只要符合個人跨學科學習的需要,學生可修讀由文學及社會科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傳理學院、創意藝術學院、理學院五大學院的課程,自訂學習途徑。學生亦會通過導修、研究項目、工作坊、機構實習和一系列課外學習活動,提升自主學習和思辨能力,掌握應對社會和全球問題的創新解決方案,更有機會在行業或社區層面將方案付諸實踐。

各範疇精英任導師 「一對一」指導同學

張引分享指,浸大為該課程投入大量資源,除了跨學科本科課程部的優秀教學團隊外,還有來自不同範疇的專家學者及行業精英擔任導師,為同學提供「一對一」的學術和就業指導。「課程的『一對一』指導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適切幫助,而『問題導向』的課程設計讓他們在學習路徑的選擇上有更大的自主性,學生的成長速度和成熟度也因此變得更快。課程團隊還為同學發掘不同機會與業界人士交流、參與暑期實習及海外活動,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當今快速變化社會的複雜性,建立環球視野。」

他舉例有該課程的學生,獲安排與北師香港浸會大學的學生一起探索珠海的可持續發展成就;在上海新艇申迪城市賽艇中心親身體驗運動員的日常訓練和挑戰,並參加賽艇比賽;參與香港谷歌《智慧城市交響曲》系列節目的製作。「相比一般固定課程,自訂主修學生會有更多實習和交流機會。學生自低年級起已參與各種參觀、遊學、國際會議等活動。」

張引又提到,不同企業、非政府組織、公營機構包括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洋公園、慈山寺、再思社區健康組織、Meology 等都有跟課程合作,在過去三年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此外,每名學生須在四年的本科學習過程中,完成一個高質量的學術研究或社會創新項目。

另一方面,該課程在2023年成為全港唯一獲得「Google智慧數碼人才計劃」資助的本科課程,學生可免費修讀該計劃的不同專業證書課程,包括數據分析、項目管理等實用技能。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