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延續「方濟各效應」態度不一 帶領教廷重新團結成重點
香港文匯報訊 梵蒂岡周三(5月7日)召開秘密會議,來自全球的133名樞機投票選舉新教宗,首天只舉行一輪投票。《衛報》與《紐約時報》選前分析,今次投票亦是教廷內對已故教宗方濟各的公投,決定新任教宗是否延續他更趨開放的路線。新任教宗也要面臨地緣衝突、移民和氣候危機等議題,帶領分裂的教廷重新團結將是其重大挑戰。
梵蒂岡觀察家指出,過去20年間,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與方濟各的立場大相逕庭,在教廷內部觀點各異背景下,加強內部團結是新任教宗的關鍵任務。美國天主教會是梵蒂岡教廷的重要資金來源,分析認為在美國社會趨向兩極、保守派勢力與宗教關係日漸緊密情況下,新任教宗不排除首先安排出訪美國。
天主教海外發展署(CAFOD)行政主任艾倫認為,俄烏衝突、巴以衝突、移民問題、氣候危機與宗教自由等議題,新任教宗都需找到合適方式應對,「教宗需要成為全球少數跨越政治分歧、利用道德影響力幫助人們超越狹隘自身利益,一同努力克服共同挑戰的人選。」
對外關係秘書長料選出中間派
梵蒂岡內部亦有革新呼聲。《紐時》指出,方濟各任內開創先例,首次任命女性擔任教會部分關鍵角色,但迴避是否允許已婚神職人員在人手嚴重短缺地區任職的問題。新任教宗會否允許任命女性擔任執事、是否嚴格要求神職人員獨身,對性少數群體和墮胎相關教義的立場,將直觀體現他的風格。
關注教會性侵醜聞的組織SNAP表示,方濟各任內很遲才意識到性侵醜聞這一系統性問題,新任教宗需在應對醜聞、回應受害人呼聲、加強教會內部規範方面更進一步。SNAP創辦人之一艾斯利稱,「在非洲等地區,遭神父性侵的倖存者面臨人身安全威脅,未來的教廷需更努力保護兒童等弱勢群體。」
《紐時》引述消息稱,教會內部對於是否延續「方濟各效應」態度不一。方濟各任內關心弱勢群體,在眾多議題上態度包容,教會內部有聲音認為一名同樣有人格魅力的新教宗,或有助吸引更多新信眾,提升教會在世俗社會的聲望。但有保守派勢力認為此舉會令教會背離正統,加速內部分裂。
梵蒂岡對外關係秘書長加拉格爾總主教表示,他預計樞機們最後會選出一名中間派候選人,「即使樞機們選出一名他們認為可以接棒方濟各的教宗,我認為這也不能保證新教宗繼承前任風格。他會有自己的信念與貢獻,可能會關注與方濟各不一樣的議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