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梵蒂岡教廷資產負債表長年不透明,美國《華爾街日報》周二(5月6日)披露,教廷內部虧損嚴重、貪腐叢生,沒有完善的現代化財務審計。教宗方濟各就任到去世期間,教廷預算赤字增加了兩倍,退休基金面臨高達20億歐元(約176億港元)或無力償付的負債,方濟各致力推動負債透明最終未能成事。

梵蒂岡的資產由宗教事務銀行(IOR)管理,內部運作繁瑣低效,頻繁捲入走私和洗錢風波。2012年7月,歐盟金融犯罪監管機構Moneyval警告,梵蒂岡在16個關鍵金融指標中有近半未達標。2013年1月,意大利央行以賬務不透明為由,禁止梵蒂岡透過電子支付收取資金。

引入專業財務管理遭打壓

報道披露方濟各就任後不久,任命澳洲籍樞機佩爾領導新設的經濟秘書處,管理梵蒂岡財務。豈料佩爾的行動遭梵蒂岡教理部阻撓,多名樞機聲稱新部門會阻礙他們「酌情使用」教廷資金。德國籍樞機穆勒更私下從IOR提取數十萬歐元,秘密轉移到自己的銀行賬戶,直至經濟秘書處審計發現賬務出入才曝光。

佩爾的努力未果後,方濟各任命會計事務所德勤前高層米洛內擔任梵蒂岡財務審計師。米洛內雖多次向方濟各說明教廷內部貪腐問題,方濟各卻並未採取法律行動。2016年,米洛內要求時任聖座國務院副國務卿貝丘樞機等官員,公布教廷價值7.5億歐元(約66億港元)投資清單。貝丘拒絕提供資料,還以「傳遞教宗指示」為由解僱米洛內。貝丘後來還獲擢升樞機,直至2020年貪腐醜聞曝光後請辭。

梵蒂岡的開源節流措施也收效甚微,2022年以約2.25億美元(約17.5億港元)出售位於倫敦的地產,據報虧損慘重。方濟各任內3次要求削減樞機主教薪酬,停止為教廷高級官員以折扣價提供梵蒂岡的住所。但作風簡樸的方濟各直至去世,都未能實現教廷財務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