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駒在京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
●2025年4月24日,杜家駒出席2025年度香港特區政府獎學基金及自資專上教育基金聯合獎學金頒獎典禮。
●2024年10月24日,杜家駒(前排右一)參加「深化滇港合作,共建『一帶一路』」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赴雲南省視察活動。
●2024年11月20日,杜家駒(右二)出席「LIV Golf 2025 香港站」。
●2025年3月13日,杜家駒帶領豐盛企業集團同仁共同學習全國兩會精神,了解國家最新方針政策。

隨着香港不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北京社團總會常務副會長、豐盛企業集團行政總裁兼董事杜家駒強調,香港應做好「超級聯繫人」角色,深化國際交往、團結海外僑胞、加強內地合作,在不同領域發揮自身優勢,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他在履職盡責做好委員工作的同時,亦將積極與各界攜手並進,傳遞中國聲音,說好香港故事。

善用香港定位 緊隨國家發展步伐

「以科技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以高水平對外開放賦能世界,是今年兩會釋出的重大信息,當中蘊含多種政策紅利,為香港帶來許多發展機遇。」杜家駒在談到對今年全國兩會的體會時表示,國家未來發展方向清晰,尤其新質生產力的持續推進,既為國家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也為國家應對當前國際動盪增添底氣。在此新形勢下,香港必須緊隨國家步伐,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優勢,用好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持零關稅和自由港的定位,將當前的貿易戰、關稅戰轉化為新機遇,在國家現代化新征程中繼續貢獻香港力量。

他強調,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與其高質量發展是環環相扣的。例如,健全的金融體制和法規,促使香港發展成為亞洲乃至世界金融中心;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又有助航運金融業做大做強,提升香港在全球航運金融市場的主導地位;此外,借助普通法優勢,香港可發展成亞洲調解仲裁中心,讓外資在有關機制保障下增加投資香港和內地的信心。「由此可見,香港只要發揮好不同領域的協作效能,整體高質量發展的機遇就會隨之而來。」

發揮傳統優勢 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提到今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重點提及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杜家駒表示,香港具備法治和金融優勢,在人才、文化、經濟等各個領域與外國有着緊密交往聯繫。因應相關方面的優勢,李強總理在政府報告中要求特區政府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在金融、貿易、教育、文化、旅遊、體育、藝術、人才等各個領域釋放潛力,說好中國故事,說好香港故事。

杜家駒指出,特區政府近年已不斷作出努力,致力在多個領域增加國際元素。他以旅遊發展為例稱,因應近年訪港旅客對傳統旅遊及消費模式的改變,香港近年來舉辦了一系列國際盛事,如Art Basel藝術展、Live Golf國際高爾夫球賽、國際七人欖球賽、英國天團Coldplay香港演唱會等,這些活動提升了香港的國際形象,滿足了旅客深度多元體驗的要求,釋放了他們的旅遊消費潛力。「啟德體育園的落成啟用,更讓香港在硬件配套和文化背景配合下,成功吸引更多國際盛事及不同國家的遊客來港,香港只要發揮好『一國兩制』的優勢,利用好健全的法律和專業配套服務,以及背靠祖國的龐大市場,就能在國際舞台上不斷發出耀眼光芒。」

至於金融貿易方面,他特別提到,香港必須因應自身地理環境便利,在相關領域與更多國家和地區深化交往合作。國家和香港近十年和東盟的貿易量已超過美國,而中東則是一個貿易潛力巨大的地區。為此,香港除了鞏固傳統市場的經貿聯繫外,還應深化與中東、東盟、中亞等新興市場的交往合作,從而在國際經貿發展中取得新突破,在共建「一帶一路」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便利華僑進出 助力搭建雙向橋樑

在杜家駒看來,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除可發揮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優勢外,還能在促進華僑雙向交流的橋樑作用上有所作為。有見及此,他於今年兩會提交了建議設立「國外華僑來往內地通行證」的提案。

他解釋稱,大部分華僑及其後裔都十分熱愛祖國,認同自己華人身份,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可惜的是,他們雖然熱愛中華文化,會經常到中國旅遊、探親或經商,但由於很多華僑二、三代在外國出生和定居,擁有外國國籍,所以不能申請中國國籍。「中央近年推出的『過境免簽政策』和『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非中國籍)』兩項便利出入境措施,受到積極反響和普遍歡迎,惟在外國出生的華僑二、三代,卻未必能夠受惠。」

提案中,他建議設立《國外華僑來往內地通行證》以便海外華僑來中國,如華僑二、三代若能證明他的父或母、祖父或祖母、外祖父或外祖母任何一方的中國籍身份,就有資格申請。他亦建議持證人可使用「自助查驗通道」,大大縮短過關時間,加大吸引力和增加出入境次數,亦可發揮聯通中外的優勢,為中外合作搭建「雙向橋樑」;獲取《國外華僑來往內地通行證》即等同回鄉證,給予他們華人身份認同,讓他們更了解自己的身份、自己的「根」,增加海外兒女對中國的歸屬感和榮譽感,有利團結中華海外兒女;因應許多華僑二、三代經常來往香港,香港可以成立申請基地中心,更好發揮「一國兩制」之利和「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從中助力大灣區融合和促進國家經濟文化交流。

受惠對外開放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談到大灣區融合發展,杜家駒深信,通過加強與內地的合作,香港可以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實現自身經濟的多元化發展。目前大灣區的發展在人流、貨流方面發展穩定。資金流方面,人民幣和港元並未完全互通,但在港澳及內地各城市的溝通協作下,可望有更多便利政策出台,令灣區城市進一步融合發展的同時,帶動香港整體經濟持續向上。「事實上,國家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大灣區的融合互通,對港企無疑起到積極鼓舞作用,大大增強了大家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信心和決心。」

他以自身企業為例,豐盛企業集團經多年努力,早已於上海成功投資及建造多個高級酒店及房地產項目,成為當地主要外資房地產發展商之一。得益於國家對外開放的持續擴大,內地保險中介行業兩年前實行開放予港資或外資參與經營,去年底集團旗下豐盛生活服務成為市場上少數同時擁有內地及香港牌照的保險中介公司,為各行業提供從投保、理賠至風險評估及管理的廣泛專業保險服務及解決方案,相關業務主要集中在廣州、北京和上海一帶,旨在藉注入香港國際營運模式和經驗,推動內地業界高質量發展。「上海過往較多外國商務旅客,隨着疫情後旅遊模式改變,我們在去年九月開設了第一間城市休閒酒店,由一個外國品牌負責管理,為旅客提供食物、環境、文化的全新體驗。配合未來市場發展,我們在旅遊或保險業務上均會繼續擴充,透過把更多外國好的元素帶到內地,進一步深化香港、內地與國際的交流合作。」杜家駒補充說。

他最後表示,政協委員是不同領域的領袖和積極參與者,在推動社會發展過程中具有一定影響力,作為委員必須發揮雙重積極作用,讓各界更深入理解國家政策的發展方向,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助力香港與國家共同前進。他亦定必配合國家發展,推動國際交流合作,以多重身份角色及專業經驗知識,說好香港故事,說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