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臻
每年內地的五一、十一黃金周都很興奮,因為透過媒體的報道知道內地一些新發掘的旅遊景點及新興事物,感受到國家發展脈搏、人民生活氣息。一直認為一個國家地區的人民幸福指數體現在就業、衣食住行解決了,自然會想到出外旅遊。今年看到最多的是鄉村遊和科技為傳統文化賦能。村莊休閒遊、觀光遊、體驗遊為鄉村煥發活力,科技為文化遺產插上了翅膀。儘管大家都說遊人太多,交通擠迫,但五一假期仍然過得很快樂已經足夠。
儘管目前不少人會憂慮AI發展失衡會對人類社會帶來各種威脅及影響,但我們還是要擁抱科技發展。事實上,科技發展造福人類在許多層面發揮作用,我們希望透過科技幫助人類應付危險工作及體能上沒法負荷的工作,減輕人類的工作壓力,為人類學習和生活提供便利。就如近年遊客每到一個城市都會到當地博物館參觀,然而傳統的實物陳列展陳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觀眾需求,博物館都紛紛以科技結合AI、VR、AR等技術為展陳傳播提供更多樣化的途徑。沉浸式場景,以科技手段讓文物「說話」,互動式交流成為人們與文物溝通方式,對外國旅客是能打破語言隔膜,促進了國際傳播。
在媒體鏡頭下發現中國大城小縣的文藝院團紛紛融入文旅融合熱潮,重新挖掘演繹本土資源。很多中國傳統藝術表演如街頭戲劇、地方戲曲、方言話劇、雜技及民間手藝都出現在許多旅遊景點,職業演員們學習傳統曲藝、非遺表演、角色扮演在景區展身手,豐富了景區觀賞性。好像福建泉州重現兩岸民俗「宋江陣」簪花大將遊古城,時隔40多年重現古城街頭巷尾108名頭戴簪花、身穿戲裝和盔甲的《水滸傳》人物依次登場,他們手持各種兵器,威風凜凜,在激昂的戰鼓和鑼鼓聲中,演員們棍棒手撲環形穿繞、變換陣法,陣隊分合聚散、曲直方圓,充分展現出集體齊勇的實戰風貌,讓現場觀眾彷彿穿越回古代戰場,感受到「宋江陣」的強大氣勢。在甘肅省嘉峪關市的嘉峪關關城景區有夜遊燈光劇《天下嘉峪關》。
看到這些總覺得自己出生太早了,要是求學期有這些場面看,對讀中國歷史、地理文化,記背事件肯定有很大幫助。因Z世代的需求愈來愈多元化和個性化,不再只滿足於「你演我看」的娛樂方式,喜歡雙向奔赴,有些景點引入時下流行的劇本元素,讓遊客踱步在仿古的街道,與身着古裝的官員、「戍邊將士」擦肩而過,玩得過癮。穿上古裝華服在仿古街巷上拍照,千金小姐、文雅書生隨處可見,彷彿已穿越時光回到古代。輕輕鬆鬆地了解歷史故事,提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挺不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