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弦)香港建造商會昨日表示,對未來數年建築業總工程量審慎樂觀,因特區政府未來5年進入建屋高峰期;但在私營房屋方面,裝修維修工程量減少,例如去年包括裝修維修在內完成的非地盤建造工程總值873億元,按年下降6%,裝修維修工人也由去年11月的17萬人,減至今年2月的15萬人,另有約2萬人因開工不足轉行。為配合工程人手需求增加,商會期望政府設立機制讓表現優秀的外勞留港,繼續為原來僱主的其他項目工作。

倡政府推舊樓維修保就業

商會解釋,現時經濟復甦不似預期,加上二手樓交易減少,均影響裝修維修工程量,但隨着五一黃金周旅遊暢旺,期望全年市道好轉,裝修工程增加。商會建議政府推動舊樓宇維修等工程,協助相關行業及從業者,但現時建造業輸入的外勞需按工程進度申請來港和離港,商會建議外勞編配提升靈活度,因為外勞每次來港也要接受技術等培訓和熟悉地盤環境,若項目完成便要返回內地,業界要重新聘用新一批外勞來港,故建議讓優秀的外勞留任,繼續為原來僱主的其他項目工作。

商會今年工作重點是推廣地盤安全文化和改善工人福利設施,建造業議會今年會推出「前線人員安全表現紀錄計劃」,商會將大力鼓勵業界參加。隨着夏季臨近,商會繼續推動業界應對暑熱措施,並鼓勵承建商從工人角度出發思考所需安全配套,如安全帽、廁所及風扇等設施,政府現時在工務地盤評核報告有就工人福利設施評分,相信業界積極改善地盤設施,有助提高工人生產力,吸引更多人入行。

至於特區發展局要求新批出的公共建築工程最少一半採用金屬棚架,商會贊成取代竹棚,金屬棚架成本雖較竹棚高,但若廣泛應用,相信可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