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即將率領代表團訪問中東國家卡塔爾和科威特,是他上任以來第二次出訪中東,更是首次帶領香港與內地企業家「併船出海」,共同擴大朋友圈,探索新興市場的商機。此舉不僅體現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更彰顯了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功能與價值,發揮為企業「引進來、走出去」的橋樑作用,並在致力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同時,向世界展示中國機遇、香港服務。在全球經濟重心東移、中美關稅戰及貿易戰持續的背景下,這對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國家維護、踐行及推動多邊自由貿易,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中東國家近年積極推動經濟多元化,例如卡塔爾的「2030國家願景」計劃,旨在減少對能源產業的依賴,致力發展金融、物流、智慧城市與高端旅遊等新興產業。香港的金融服務、創新科技和物流管理經驗,恰好能夠滿足中東國家的轉型需求,而內地企業在基建、新能源、高科技等領域的優勢,也可以為中東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這次代表團的組成開創了香港與內地企業聯合出訪的先河,成員包括30多位香港工商界和專業界領袖,以及20多位來自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內地企業家,涵蓋金融、工商、貿易、基礎建設、創新科技、能源、運輸物流等多個領域。這種「併船出海」的模式,能夠充分發揮香港與內地企業的優勢互補:香港擁有國際化的金融體系、成熟的專業服務和廣泛的全球網絡,而內地企業則在製造業、科技創新和基礎建設方面具有強大實力。兩者結合不僅能為中東國家提供全方位的供應鏈服務,更能展現「一國兩制」下香港與內地合作的巨大增值潛力和協同效應。
當前,全球經濟格局正在重塑,中美貿易戰和關稅壁壘對香港及內地企業的傳統市場造成衝擊。在此背景下,開拓中東等新興市場成為分散風險、尋找新增長點的重要策略。中東國家資金充裕,且積極尋求多元化投資,尤其希望加強與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合作,例如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與香港金融管理局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共同出資設立一個目標規模為1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投資與香港及粵港澳大灣區有聯繫的企業。香港能夠發揮國際化、法治化和自由經濟體系的優勢,為中東與內地企業搭建合作平台,例如港交所已將沙特、阿聯酋等地的交易所納入認可名單,促進資本市場互聯互通;香港的金融機構也可協助中東企業完成大型融資項目,例如沙特阿美的股票發售。這些舉措不僅強化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為聯繫三地企業交往提供便利,促進多邊自由貿易合作。
這次中東之行亦是香港與內地深化融合的重要一步,與內地企業「併船出海」的合作模式打破了過往單打獨鬥的局限,也為「內地—香港—國際」的制度認識與對接提供實踐經驗。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經濟格局重組的背景下,香港與內地聯手「走出去」,不僅能抵禦外部風險,更能增強中國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此次中東之行,正是兩地攜手邁向更高層次合作的里程碑,也為兩地日後深化合作建立更緊密關係與基礎,為應對全球經貿不穩增添確定性。
未來,特區政府應繼續加強與中東的經貿聯繫,增設更多經貿辦事處,以及推動更多香港和內地企業「併船出海」,並進一步加強擴展至其他如東盟、非洲等新興市場,以形成更緊密的經濟協作網絡,帶領和推動更多人文交流聯繫,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