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特區政府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要構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及推動建設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相關計劃在近日有眉目。彭博社昨日引述消息指出,上海黃金交易所計劃將倉庫網絡擴展至香港,以提升包括貴金屬在內的人民幣計價產品在境外的影響力。
消息說,新金庫將由中國銀行的一家子公司負責營運,惟未有具體時間表;新增的香港金庫將納入國際客戶用於黃金交易與儲存的物流網絡中。目前上海黃金交易所在上海設有兩個金庫,另有一個設在深圳。
推動滬金品種交割國際化
彭博的報道又提到,貿易戰刺激市場對避險資產的需求,令金價屢創歷史新高。作為全球最大黃金消費國之一的中國,亦在散戶大量買入的推動下,令上海期貨交易所的交易量創新高。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及上海市政府4月21日發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首次提出「探索上海黃金交易所特定品種交割國際化,設置境外交收庫」。
港提升大宗商品市場地位
市場人士認為,上海黃金交易所在香港設立境外倉庫,可以吸引國際投資者。這一布局也與香港致力於提升其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地位的目標相符。今年1月,交易銅、鋁等基本金屬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已將香港納入許可交付地點。
特區政府今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本港要構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和推動建設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亦提到,政府計劃先在香港增加黃金倉儲設施,並加速擴大相關配套業務,之後擴充衍生交易,逐步搭建完整生態圈。去年底已成立工作小組,在交易、監管及推廣制訂方案。
成立於2002年的上海黃金交易所是中國實物黃金交易的主要平台。該所於2014年通過設立國際板,推出人民幣計價的離岸黃金交易,並隨後發布人民幣計價的黃金基準價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