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24年10月17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拍攝的比亞迪電動汽車底盤系統,比亞迪電動汽車進入匈牙利乘用車市場。資料圖片

雖然歐盟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徵收的高額反補貼稅尚未取消,但今年以來,中國車企在歐洲市場上的表現已開始快速回暖。根據Dataforce市場分析機構最新統計數據,今年首季度,中國車企在歐洲的銷量同比增長78%,達到14.8萬輛,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2.5%上升至近4.5%。與此同時,更多中國品牌正在進入歐洲市場。今年4月,騰勢品牌宣告進入歐洲市場,加速業務國際化進程。而在日前剛剛落幕的2025年上海車展上,零跑汽車透露,希望2026年年中在歐洲實現本土化落地。這些亮眼數據與積極布局,昭示着中國汽車品牌正加速融入歐洲市場,展現出強勁的「中國力量」。

中國車企在歐洲銷量大幅增長

自2024年10月底歐盟開始對中國純電汽車加徵高額反補貼稅,疊加原有的10%關稅,部分中國純電汽車出口歐洲的稅率飆升至45.3%,上汽名爵、吉利等品牌銷量遭受重創。不過,不受關稅影響的中國插混汽車在歐洲的銷量出現了較大幅度增長,一定程度上推動中國車企整體在歐洲的銷量增長。尤其是進入2025年,中國車企在歐洲的表現持續回溫。今年第一季度,中國車企在歐洲的銷量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接近15萬輛。

整體來看,中國車企在歐洲銷售的新車中,純電動汽車受關稅影響,佔比從去年同期的41%降至29%,插混車、混動車和汽油車的佔比則有所提升。

歐盟同意開展電動汽車價格談判

歐盟對中國純電汽車加稅,不僅給中國車企帶來了衝擊,也影響了歐洲消費者的購買情緒。不過,就在4月10日,歐盟委員會宣布與中方達成共識,同意立即開展電動汽車價格承諾談判。消息一出,當地消費者的觀望情緒大幅消散。

2025上海車展上,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主席穆希雅表示,VDA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我們一直都非常反對歐盟向在中國生產的汽車加徵關稅。在中國生產的汽車,不只是由中國本土企業生產的,還有德國企業和合資企業生產的。」他指出,「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徵反補貼稅,從過去到現在都是一個錯誤決定。」

而今,圍繞電動汽車,歐盟政策層面的緩和給中國車企吃了一顆「定心丸」,越來越多的中國汽車品牌登陸歐洲市場。在本屆上海車展上,零跑汽車高級副總裁曹力透露,正在對歐洲工廠選址做最終選擇。此外,多家中國車企已經建立了歐洲本地研發團隊,深入研究歐洲消費者的駕駛習慣、道路條件與政策法規。

通過一系列本土化舉措,中國車企正在逐步撕掉「外來者」的標籤,在歐洲市場推動從「走進去」到「扎下根」的蛻變,為未來的市場競爭打下基礎。

●《中國汽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