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尤女士,在廣州「木棉社區」生活了一年零三個月。談起這段經歷,她笑着說:「以前是靠親戚當『導遊』來內地生活,現在有專業機構做『嚮導』,讓我們這些想北上養老的老人家安心多了。」
尤女士很快適應了這裏的生活。「和在香港沒什麼兩樣,我幾乎不用特別適應就融入了。」她興奮地表示,在這裏不僅結識了來自各地的朋友,還培養了新愛好:每天和鄰居相約打桌球。
採訪當天,她還急着赴約去唱歌,手風琴的愛好也在社區得到了延續。
對工作人員服務讚不絕口
84歲的廖女士是社區的新住戶。說起選擇跨境養老的原因,她坦言,自己生活上還能自理,反而在香港排不到政府資助的養老院,但這種無奈很快被驚喜取代。一入住社區,廖女士就笑得合不攏嘴,對工作人員的服務讚不絕口──從網購退貨到小家電維修,生活瑣事都有人幫忙解決。
醫療是長者最關心的問題,廖女士已經購買了內地醫保,平時在車程僅10分鐘的祈福醫院覆診取藥,十分方便。「子女都在廣州工作,在這裏養老反而離家人更近了。」她欣慰地說。
尤女士和廖女士的故事,展現了當代香港長者養老觀念的轉變。沒有親人在身邊,他們選擇在充滿活力的社區開啟新生活。在這裏,養老不再是單純的被照顧,而是有尊嚴、有選擇的生活方式。隨着大灣區養老服務的完善,愈來愈多的香港長者發現:跨境養老,或許是送給自己晚年最好的禮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