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珏
最近,香港美心集團宣布推出專門為吞嚥困難患者研發的全新軟餐品牌「軟心膳」,這種餐食按照中式點心及西式套餐的造型製作,包括蝦餃、燒賣、瑞士雞翼等,色香味俱全。這對於一些吞嚥退化的老人家來說,真的是非常需要。現在的社會由於科技的發展,人們變得愈來愈長壽,因此也逐步進入老齡社會。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香港65歲以上的老人佔23%,大約有170萬人,其中80歲以上人口都有5%,老人家的生活真的成為大家都需要關心的明天。」
這些老人家不但對社會作出貢獻,更重要的是每個家庭都需要的「寶貝」。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老人家在世的時候,家庭聚會也多,家庭的凝聚力也強。而且老人家對家人晚輩的關愛,往往是一個人成長的溫暖心燈,影響深遠。最近人稱「四叔」的李兆基博士仙逝,他重情重義的為人深受香港市民愛戴。前兩天「和光同塵」李兆基博士紀念展在中環開幕,他家人對他的回憶特別讓人感動。他長子李家傑先生提到,父親言傳身教,曾經擔憂他換走替祖父做法事的和尚,影響他們的生計,這就是「已識乾坤,獨憐草木」的肚量。
我一直覺得年輕人,可以從老年人的身上學到人生的智慧和通透,我們這個社會除了關心青年人,也需要關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為這也是每個人的明天。老人很需要的是歡樂和溫暖,而音樂其實都可以給到他們。因此我們的音樂能量計劃,最初香港弦樂團的音樂家就已經進入老人院,為他們帶去歡笑和關愛。很高興在9年裏面,我們的孩子們也跟着音樂家一起去關心老人家,這也是一個正能量的傳承和傳播。
當然一個人,特別是進入老年期,更需要的就是樂活。樂活是西方傳來的一個概念,新興的生活形態族群,意為以健康及可持續發展的形態過生活。我覺得「樂活」的樂既是快樂,音樂的樂也是能夠起到很重要作用的。我一直在思考,生命的每個階段都需要高質量,健康的延長是最重要的。現在有很多新的科技出來、新的方法出來,比如健康方面,我們現在有很多高科技AI,可以讓你知道身體每個部分情況的變化,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況去調整我們所需。我覺得最關鍵不光是身體的健康,還有內心的健康,身心是一個整體和平衡。要平衡睡覺、鍛煉和心情三者的關係,音樂其實能夠給予很多協助,讓人身心放鬆、協調。只有保持這樣一個良好的身心狀態,才能更好地延長生命,有一個健康的老年生活。
每個年紀都有各自的精彩,老年時代更需要學會更好地照顧自己,更好地平衡,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到了一定年紀,我們的習慣也需要改變,要根據自己的年齡做調整,這樣才會讓我們的身心保持最佳的狀態,當然仍然需要對世界充滿好奇,佛經上說「一念三千」,樂活其實就是由心出發,更好地體驗和分享,活出每個時代的精彩。
評論